人民币国际化,当下金融界最热话题之一,它关系到中国金融改革和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乃至更长远的将来能否再上台阶。1月15日的“2013第一财经(香港)金融峰会”现场,多位来自香港的业界人士,就此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基本达成共识:上路的人民币国际化,不乏挑战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但更多的是机会。
第一财经日报: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最大的挑战在哪里?
谢涌海(中银国际英国保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必须是可兑换可自由进出的。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开放资本市场,让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这涉及金融安全。在这个方面,政府已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是在深圳前海和上海。前海不同于
陆家嘴或天津滨海、浙江温州,它是国家金融开放试验平台,会实验人民币跨境的进出。而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正在前海、上海进行实验,希望能探索出一条路来。
日报:中国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目前的人民币存款规模还远未达预期,为什么?
雷鼎鸣(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主任):现在香港人民币的存款总量大概是5700亿元,2009年以前是几百个亿,增长很快,但是2011年以后增长明显放慢了。5700亿元只占到内地M2的0.6%,香港人口恰好也占内地人口的0.6%,所以香港还谈不上是人民币离岸中心。为什么香港的量这么少?因为香港人民币的出路有限。香港最好是让人民币有出路,能够在内地给企业提供信贷,这样香港的银行才能赚钱,才有更多的人民币能够存在香港,这样对中国整个金融体系有利,对香港长远来说也是有利的。
日报:什么因素在阻碍人民币回流内地?
石镜泉(香港经济日报副社长兼研究部主管):说到人民币回流,这里拿A股市场来举例说明。回到监管的老问题上,建议在A股市场监管方面,大股东持股限制不要只有两年,最好是20年。在这20年里,大股东享有多一点的优先股。香港有很多家族企业运转很好,因为这是他们的自有产业,他们对这份产业很上心。A股市场其实也应该这样,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民币回流,这才是资本开放。
日报: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有产品创新,值得尝试的有哪些?
阎峰(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会长、国泰君安国际董事会主席):
内地企业到香港以后,实际上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有很多业务可以发展。近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本届亚洲金融论坛上说到扩大RQFII规模,实际上就是建议在RQFII框架下使投资者扩大化,希望能把产品丰富化。
日报:对机构投资者而言,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新机会在哪?
林涌(海通国际行政总裁):以前的机会都是单向的,内地金融机构到境外融资,我们承担承销的角色,境内的居民到境外投资,我们充当交易服务商的角色,以及为境外投资者在境内投资充当服务商。现在政策已经在改革,在重建中国的资本市场,在更加开放,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可以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寻找更多机会。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