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时报:央企不是特权阶层的自留地
央企占尽资源优势,为何却屡屡出现经营不善的结果?诸多原因中,人事制度落后不可忽视。“当不了省长就给你个行长,当不了大部长送你个董事长”,央企高管职位异化成补偿提拔无望的肥缺,人事管理背离市场,明显存在行政化倾向……央企高管异化成特权阶级的现象,近日引起专家和公众的关切。
“央企职工收入高,我们管不了”,国资委令人费解的喊冤反驳,比照央企高管“金饭碗”成特权阶层利益博弈自留地的现实,让人豁然开朗且不说央企不尽归国资委监管,即便是国资委所监管的央企,恐怕实质上也异化成了特权阶层的“三产”或者自留地,国资委又能奈其何?
作为中央企业经理人,央企高管首先应该承担着做大蛋糕的责任,从而转化成国民红利。但由央企高管任命行政化倾向、高管“金饭碗”异化成一些升迁无望官员的肥缺和特权的自留地来看,很显然,这些行政官员转身的央企经理人,目的更偏重于瓜分利益蛋糕。
当央企经理人的身份盖上行政的烙印,那么央企很容易复制行政化管理的思路、移植官僚体制。人事管理存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不足的问题,实乃官场积弊。当行政管理理念代替市场经营思维,没有盈亏的概念,没有约束机制和责任担当,没有竞争机制,管理者只想着如何瓜分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那么央企的命运可想而知。
央企高管职位成为一些升迁无望官员退居的“二线”,实际上已经将央企异化成权力体系之外的特权部门。在这里,权势未必在官场大,但很显然巨额高薪还是挺能抚慰人心的。在权力和市场合体的央企里,不但占据垄断的资源优势,亏损有国家输血供奶,盈利则收入自己口袋,也就是说,央企就是方旱涝保收的特权自留地。
实际上,央企在人事上也进行过改革,如向海内外招聘高管。但遗憾的是,留任率不高。究其原因,还是这方特权自留地已经成为瓜分利益的处所,而不是创造价值的处所,无论是企业价值还是自身价值。沿袭行政管理那一套,继承权力生态的利益博弈机制,职业经理人怎愿在一潭死水里混迹?
央企能量的激活以及国民红利的创造,需要依靠做蛋糕的经理人以及让蛋糕升值的市场。异化成特权阶层的自留地,非但不能做大蛋糕,甚至原有的资本恐怕都要被这些官员转身的高管们透支。正因为如此,央企人事制度的改革不仅重要,更显迫切。
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严谨细致的问责机制、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央企人事制度的改革只有朝着对出资人负责、对国资的方向,摈弃行政任命而尊重市场规律,才能让央企发展走出特权阶层自留地的误区,重新担负起国有资产增值、为民谋福利的使命。当央企成为特权阶层的自留地,成为升迁无望的官员的退路,那置国计民生于何处?
作者:时言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