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与会者在会场内讨论有关能源与增长话题。图片来源:世界经济论坛网站
中外与会者在会场外交流。图片来源:世界经济论坛网站
1月23日至27日,第四十三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这个被皑皑白雪覆盖的瑞士东南部小镇在一周内接待了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的250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0多名政商精英。与会者围绕“为持久发展注入活力”这一主题进行讨论,探讨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之道。
中国话题再次成为本次论坛的焦点之一。在115页的会议日程中,“中国”出现的频率高达百余次,其中主题为中国或涉及中国的研讨会至少有10个,例如“2020的中国:愿景与现实的碰撞”、“中国的下一个全球议程”、“中国增长方式的转型”等。人民日报记者采访多位专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向东看”,谈及对中国经济增长及前景的看法,“积极”、“期待”、“创新”是提到最多的字眼。
更多人视中国为机遇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已多次参加世界经济论坛。本次论坛开幕当天,他出席了一个主题为“中国的增长环境”的分论坛,这也是今年冬季达沃斯举行的首个主题分论坛。会后,樊纲告诉本报记者,这个分论坛的话题包括中国经济下一阶段的增长和潜力、可能出现的新变化、企业如何发展,以及环境问题等。其中,讨论较多的话题是中国如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创新在其中的作用。过去30多年,中国处于一个追赶的位置,创新的紧迫性并不突出,但如今,一些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创新就显得格外重要。
谈及对本届论坛的感受,樊纲认为今年达沃斯论坛上关于中国的论题比较正面,普遍认为中国经济重新恢复增长,对中国的态度更加积极。樊纲说:“世界就是这样,过去当你调整的时候,出现经济增速放缓,很多人就会有疑问,甚至唱衰。”去年冬季达沃斯论坛上,一些与会外国企业家对中国的发展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人表示要撤出中国市场。今年与会者更多地把中国当成机遇,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企业家们则更多关注在中国的机会,考虑怎样进入中国市场。
普华永道公司在此次达沃斯开幕前发布每年一度的“全球首席执行官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全球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中国市场对于其2013年的销售增长前景最重要。在全球68个国家1330名参加调查的首席执行官之中,31%选择了中国,而美国、巴西、德国的得票率分别为23%、15%和12%。
增长动力源发生变化 美国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战略与创业中心主任安纽·古普塔对本报记者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增长速度比第一大经济体美国要快,这对世界经济复苏会起到推动作用。
与会企业比较乐观地预见,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不会消失,但动力源会发生变化。比如,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国钢铁行业由于基
建行业的需求减少将会面临日益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经济增长需要其他新的增长点,比如新能源产业、卫生医疗、旅游业等。
古普塔认为,近几年,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及对油气能源的需求不会减少。此外,合理安排对外投资组合,比如实施政府优惠出口买方信贷支持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主权基金投资不寻求完全控股,这种方式也受到欢迎。虽然一些国家对中国国有企业收购行为会心存疑虑,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中国的海外投资受到欢迎。应该从两个层面看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一方面对于那些资本密集型产业,对外资开放有限;另一方面对消费性产品市场开放程度较高,外资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
经济发展由知识驱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约翰·奎尔奇教授在国际市场营销和品牌研究方面颇有造诣,曾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资深副院长。奎尔奇教授对本报记者说,近年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空前提升,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我相信中国有能力管理好国内的金融和经济体系,也将有助于国际金融和经济体系的重塑。世界欢迎中国更多地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进程当中。”他说,“中国国内消费潜力巨大。最新的数据显示,相比投资和出口部分,中国内需带动的增长所占比重正在增加,可见中国民众消费能力势头强劲。”
奎尔奇指出,中国政府意识到实现经济再平衡的重要性,经济发展方式要从依赖出口转变为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而且出台的相关刺激内需的政策确实有望为增长带来支撑。中国的电子商务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表明中国人的消费潜力很大。即使在没有零售店的农村地区,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电子商务的消费大军当中。
中国经济发展目前的最大挑战是创新,主要涉及金融资本运作的创新以及高新技术的创新。金融资本创新无疑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我们必须对中国抱以乐观态度,中国一定可以从"世界工厂"向知识驱动型经济转型,扩大科技研发和创新”,“相信在未来5年里能出现中国的比尔·盖茨或乔布斯,他们的创新会给中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样能惠及世界。”奎尔奇说。
提升人均劳动生产率 万宝盛华集团是全球知名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该集团全球公司与政府事务总裁大卫·阿科力斯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此次论坛的主题表明世界经济需要刺激来实现恢复增长,但这种复苏需要保持可持续性,而不是“无就业复苏”。现在的世界经济环境十分复杂且脆弱。企业需要调整预期以适应世界经济的复杂变化。
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最大份额,但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美国经济的统治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中国、印度等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制衡美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影响。
过去,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一般要看美国经济状况,现在则需要考量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要围绕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制定战略。全球经济发展最为稳定的引擎就是中国。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中国等一些仍然充满活力的新兴市场国家,帮助世界经济从衰退中走出来。
阿科力斯说:“我在中国工作30多年,中国政府的发展规划十分清晰”,“我对中国的"五年计划"做过研究,中国的发展都是建立在这种政策可预见性之上”。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保持经济竞争力。以前中国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外资,靠廉价产品扩大出口。而现在中国经济已经不能适用这种做法,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涨,中国必须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
阿科力斯认为,中国经济在创造了奇迹的同时,在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了技能“错配”现象,给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中国不缺乏人才,但是需要做好人才的供求管理,释放人才生产力。
中国目前也面临着人口压力。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出现相当长时期以来的首次下降,并且这一趋势在今后20年中还将加速推进。中国人口增长趋势越来越缓慢,或许会像欧洲国家一样遭遇严重的人口压力。欧洲现在经济乏力,社会老龄化严重,劳动力资源严重匮乏。据预测,到2030年,欧洲将减少1500万劳动年龄人口。这对欧洲未来的经济增长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应该吸取欧美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做好迎接劳动年龄人口匮乏的各种准备。这都是影响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如果要将劳动力人口维持在一定水平,同时也要控制人口增长,那么必须提高单位生产率。
资本创新助中小企业 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田宁以世界经济论坛2012年度“全球青年领袖”的身份参加了今年冬季达沃斯论坛。
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参加此次论坛感受最深的是到处都有中国的声音,大家都在谈论中国。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在给全球青年领袖培训举行闭门互动时,明确指出美国已经不能代表全世界,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主力,这一点毋庸置疑。
田宁认为,应该通过更多的金融资本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推动社会创新与变革的主力,也是解决社会就业的主要力量,对带动世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而中国中小企业碰到的困难比较多,最主要的是融资瓶颈。“当然,一些问题不仅在中国有,发达国家也有类似情况。比如创新和发明,在美国硅谷的小企业,5个人、10个人就做了,如果放在一个大企业来做,可能需要100个人、200个人,中小企业代表着创新的未来,象征着更高的生产率”。
李景田(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国要继续改革开放的道路。中国的发展不可能独善其身,而是越来越和世界各国、各大跨国企业的发展相关,下一步改革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中共的领导人执政风格和执政理念一向具有连续性,但是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展现不少新变化,包括更注重科学发展,更注重民生,更注重改革开放,更注重依法治国,更注重求真务实等。
施瓦布(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我对世界经济的近期前景非常乐观。欧洲将推进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继续发展,并通过建立银行业和财政联盟变得更加强盛。美国如果各党派合作,则能重获增长高峰。中国会继续保持一个积极的增长态势,而且新兴市场国家也会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是,世界经济在以正确的方式增长,这种增长从经济学角度和环境角度看都是可持续性的且平衡的。
李瑞麒(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总裁):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从投资驱动型增长,转向满足所有居民的消费和社会保障需求;二是从国有企业主导转向由中小私营企业带动的经济和就业增长;三是解决环境恶化等可持续增长问题。
肯尼斯·罗格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公共政策和经济学教授):城镇化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但成功的关键还在于打破城乡二元体制障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从出口和围绕出口的投资导向,向消费转变,意味着要打破制度规则障碍,努力实现公平竞争的市场。市场化改革、政府角色转变、财税制度改革等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仍有可能逐步实现。
马蔚华(
招商银行行长):中国金融改革的重心和难点是利率市场化,必须要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资本约束促进银行改善管理的体现之一是中小企业贷款。原来对小企业都是避而远之,现在所有银行都重视小企业贷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