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市场疲软不振 需求成为稀缺资源
中国需求成全球增长“压舱石”(热点聚焦)
近年来,随着欧美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复苏的贡献日益提高,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500强企业利润增长的保障,中国需求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近日表示,中国内需市场不断健全,进口领域的需求也会水涨船高,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将成为拉动全球需求状况走强的重要引擎,并在世界范围内塑造出经济共赢局面。
全球需求短缺成致命伤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陷入了“二战”以来时间最长也最严重的衰退周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这一场冲击力大、波及范围广、影响世界全球性金融危机,严重破坏了国际金融体系和经济稳定。时至今日,主要的经济体需求疲软,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不断发酵,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缓慢。未来的一段时间,整个世界的经济进入到深度转型的调整期,经济低迷成为全球经济的新的常态。
全球经济疲软导致消费需求大幅下降,使得严重依赖出口和外需的新兴经济体也备受打击,全球需求短缺已成为世界经济的致命伤。再加上石油价格高企以及战乱、气候异常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新一轮全球性粮食危机,使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需求是当前世界最紧缺的资源。”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在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今年可能在8%以上,支撑了非常大的全球需求,而欧洲在很大程度上需求是在紧缩。
中国需求贡献正能量 尽管全球各国都面对需求疲弱、出口下滑的经济形势,但是中国庞大的需求和广阔的市场仍然成为当前世界经济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中国需求正在为世界经济贡献正能量。今后5年,中国货物进口总规模将超过10万亿美元,这将为全球公司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市场。
“金融危机以来,跨国公司布局中国市场的意图非常明显。”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表示,根据2012年5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394家中外企业调研显示,跨国企业未来战略对中国的定位排名居首就是市场,中国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仍能够继续吸引全球企业。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80多家在中国投资设立了企业,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近1000家。仅2010年,外商在我国就新增研发中心194家,目前外商在华投资的研发机构已达1400余家,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全球企业把研发设计的部门放在靠近消费需求的中国。
“中国经济必须转向内需驱动,特别是向消费驱动转变,而中国消费也将会释放巨大的潜在势能。”张茉楠认为,根据十八大2020年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届时将释放64万亿元的购买力。而如果按照未来几年中国GDP平均同比增长7%、美国同比增长2%的情景假设,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年平均升值3%的前提下,波士顿公司预计,到2015年中国国内消费水平将达到美国的一半以上,到2020年达到美国水平的80%。
世界应该善待中国成长 尽管中国需求拯救了全球经济,但是在占领中国市场、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硕果的同时,欧美发达国家却用贸易壁垒砌起了经济的围墙,把中国的产品和投资阻挡在外。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在中国经济年会上指出,由于受到美欧债务的影响,世界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日益增多。2010年我国遭受贸易救济调查66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共发起了58起,“337”调查中有19起是针对中国,占调查总数的1/3,除了过去的关税、配额、反倾销等传统手段之外,反补贴、技术壁垒、知识产权、排放标准、国家安全等名目也被滥用。此外,全球70%的反补贴案是针对中国的,矛头指向我国的产业政策以及国有企业。
专家认为,世界在拥抱中国的同时,更应该善待中国。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经济的复苏也将更加依赖中国,没有中国需求和市场,欧美经济走出泥潭将更加艰难。世界只有善待中国,才能和中国一起分享经济增长的硕果,才能塑造出经济共赢的局面。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马秀红认为,在未来的10年,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消费市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开放优势,牢牢掌握主动权,以扩大开放换取全球对中国的持续开放,以此化解利益分歧,谋求更加公平合理和稳定的发展环境。
本报记者 周小苑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