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涨两月外资心焦 QFII额度告急大行做“黄牛”
2013年02月01日00:33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 [暴涨两月外资心焦 QFII额度告急大行做“黄牛”]
本报记者 支玉香 深圳报道
1月31日,沪指收报2385点,A股近两个月涨势如虹。大盘在2012年12月强势反弹14.60%的基础上,2013年1月再涨5.12%。大量海外资金也在觊觎A股,QFII额度和RQFII产品成为外资疯抢目标。
1月末,某外资机构投资人士王明(化名)向本报记者坦言,他现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虽已有两只产品发行成立,且契约规定了投资A股的比例,但因借不到额度仍只能作壁上观。
王明所在的机构没有QFII资格,QFII额度更无从谈起,要想投资A股只能借道。
“成立前,我们预计额度会紧张,但没想到紧到如此地步。大投行如德意志、高盛等均有QFII额度,但最近吃紧,我已联系很多机构,都没有额度可用。最近A股强势反弹,导致QFII额度僧多粥少。”王明无奈念叨。
王明就此询问多位同行的意见,获得朋友支招:“先去外汇管理局看哪些机构获得外汇额度。然后盯着最新拿到额度的机构,也许它们产品成立运作没那么快,尤其是一些中资机构,诸如海通资产管理(香港)、中银人寿保险等,因在香港影响力一般,可能暂时不会发行公募产品。就用最笨方法挨家打电话问。”
王明的这位朋友来自国外知名投行,他供职公司的额度已经用光,所以爱莫能助。据他说,之前行情不好时发新产品,认购者寥寥,剩余额度不少,但近两个月大盘暴涨四百余点,发行的公募产品都已超募,实在没有多余额度。
QFII要价毫不嘴软 通道费率高至4%
正所谓,水涨船高。QFII额度难求之际,QFII机构开出的费用也不菲。
据王明透露,香港每家机构报价不一。有些资产管理公司直接收取费用,费率高到4%的都有。但也看对方所需额度及机构的议价能力,中间掺杂因素很多。有些机构因提供经纪业务,对交易量就有要求,相当于收取两道费用。
事实上,租用QFII额度类似于通道业务,相当于私募机构借用信托或公募基金专户通道,给出一定的通道费。具体运作和QFII机构没有丝毫关系,投资权限在于购买额度的机构。
然而,2009年10月,外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出台之前已发生转让、转卖额度行为的QFII机构,须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报告有关情况,自《规定》颁布之日起,必须停止转让、转卖额度的行为。
但QFII机构仍逐利为之,要价毫不嘴软。这笔费用的赚取,明显游走在规则之外。
几经周折,王明找到一家愿意出借额度的机构,他付出了一定代价。对方要求,王明公司成交量要达到租用额度的4倍,租借额度费用另算,商议为3%。
不过,王明借到的额度并不能满足其胃口,他不得不使用的一个办法是购买QFII机构的股票衍生品或相关结构化产品。此举相当于间接买卖A股,剔除佣金后,其他费用至少在2%以上。
王明举例说,如有家机构有额度,但不能出借,就可以通过购买该机构持有的某只股票的Pnotes(票据,相当于股票的收益权)持有该股。但作为买方,王明也会向该机构提需求,所以账面上,是以QFII机构的名义进出股票。
次选结构化产品致RQFII-ETF高溢价
亦有机构通过发行结构化产品操作,就是把产品做成票据的形式。
据王明介绍,票据有一个利息。利息,是买额度的成本,投行需要把额度卖给他的客户是因为有需求,它要把客户稳在这里做交易,一定要给对方提供服务。如果他有更多的QFII额度给客户用,就能更吸引客户。
结构化票据产品的投资主体一般是各类基金,不愿受直接购买A股的政策限制,同时希望获得较股票更稳定的收益。因此,往往通过经纪或发行人购买股票挂钩票据,购入票据后多一直持有,直至票据到期。
2012年底,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副司长郭松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对于有倒卖额度现象的机构,或是变相倒卖额度现象的机构,新增额度的申请基本是完全拒绝。
王明要解决部分投资A股市场的额度,还有一种办法是直接买RQFII-ETF产品,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无法主动配置,只能享有指数收益。不过,这部分申购同样火热。
某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负责人曾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他们很痛苦,卖得太好也很烦。“每个人都追着要额度,我们也很麻烦,很多都是长期合作的客户。”
据王明介绍,外资追捧A股始于2012年底,先是大量资金囤积香港,继而想涌入A股,很多QFII额度及相关产品早遭遇疯抢,很多大行的额度用光。没有额度的机构,只能想方设法高价租用QFII额度,结构化产品则是次选,抢不到QFII,只能申购RQFII。
事实上,2012年底以来,香港市场跟踪A股的易方达中证100、嘉实明晟A股、华夏沪深300和南方A50等4只RQFII-ETF,经常处于高溢价状态。
作者:支玉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