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河南地方“两会”结束各项议程,五年一届的人大代表实现新老更替。不管是对过去5年的总结还是对未来5年的展望,“中原经济区”都是被高频提及的词汇。
在新型城镇化成为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中原经济区如何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依然是该省“两会”代表们关注的焦点。
爬坡过坎
2012年河南全省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总量位居中部第一,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按可比价格计算,GDP总量为5年前的1.7倍。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谷建全认为,从2005年河南省GDP首过万亿,到2012年破3万亿,如此快的增速在全国是不多见的。特别是在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下滑的复杂形势下,河南抢抓产业转移机遇,经济增速高于全国,总量达到了一个新台阶,成为继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之后,第五个跨越3万亿俱乐部的省份。
但若从增长速度来看,在“中气十足”的中部,河南明显落后,10.1%的GDP增长速度与排第一位的安徽相差2个百分点,与山西并列第5位。不过在谷建全看来,河南的经济增速整体还是在一个高位区间,而且在全国其增幅的位次也是在上移的。
与总体经济增速垫底相比,河南的进出口数据则是一枝独秀。2012年受全球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呈现放缓态势,其中进出口总额上,江西、山西、湖北三省增速均在10%以下,河南则逆势上扬,增速高达58.6%。这其中,富士康的贡献功不可没。
谷建全分析说,作为内陆省份,河南外贸依存度低,出口一直是个大问题。作为外向型企业富士康的落户,使这两年河南的进出口额屡创新高。
据河南商务厅公布的数据,2011年河南省进出口总额达326.4亿美元,增长83.1%。进出口增速仅次于重庆。2012年1-11月,富士康集团下辖企业进出口258.5亿美元,同比增长2.4倍,占河南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5.8%。
河南省长郭庚茂在其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对未来5年河南经济增长的描述是:综合实力再上一个大台阶。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地位进一步凸显。
河南一位要求匿名的学者认为,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般是指高出2个百分点,而在和中部兄弟省份的竞争中,则强调了“力争”,说明实现这个目标还是有难度的,明显是底气不足。
在前不久召开的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郭庚茂也曾表示,河南省已进入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期,既存在参与全球分工体系、承接跨国跨境产业转移扩大出口、利用世界性资源的原有机遇,又面临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还面临着需求不足、发展活力弱、综合竞争力低等突出矛盾。
城镇化加速
作为农业大省,城镇化水平低一直是影响河南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2012年底,河南城镇化率达到42.4%,比5年前提高了8个百分点。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却依然明显。
2010年河南省的城镇化率为38.8%,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10.8个百分点;2011年提高到40.6%,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差10.67个百分点;2012年达到42.4%,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同样差超过10个百分点。
河南省长郭庚茂曾表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升质量和效益的战略重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其所作的河南《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新突破”列为2013年的重点工作。
从2013年起,河南省城镇化率每年年均提高约2个百分点,2017年达52%以上,比2012年增长约10个百分点。以河南目前的1亿人口基数计算,每年将有200万农民进城转化成为市民,若以中国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平均成本在10万元计算,每年城市化所带动的投入将在2000亿。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苏认为,在河南的城镇化过程中,年均2%的城镇化率已是比较高的速度,过去几年最高达到1.8%。在承接农业人口进城路径上,《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重点放在中小城市,鼓励引导就近城镇化。”
王永苏认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符合城镇化的要害和本质,也符合国务院批复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对河南新型城镇化方向的要求。
优化城市布局上,《报告》则提出,强化中原城市群内在联系和功能互补,促进交通衔接、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增强整体效应。2013年河南将建成首条城际铁路——郑开城际,并将加快郑州至机场和郑焦城际铁路建设,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建设步伐也将进一步推进。
河南省人大代表高天增认为,随着连接省内、省外高铁的开通,河南正在进入高铁时代,与全国的距离缩短了,交通更便捷了,对吸引人才、项目、资金更有优势。高天增举例说,像一些高技术人才,即便是把家安在北京,到河南工作也不会觉得太远,两个半小时就到了,之前虽然也有航空交通,但高铁的全天候性、经济性更强。
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报告》强调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着力发挥郑州、洛阳等城市龙头带动作用,做大做强省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县城和县级城市,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城乡统筹、互促共进的现代城镇体系。
推动郑州升格
河南“两会”期间,一份呼吁支持郑州申报副省级城市的建议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份由16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的议案,建议河南省委、省政府研究“关于郑州市申报副省级城市有关方案”,积极向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争取,支持郑州市申报副省级城市。
作为联名代表之一,河南省人大常委、河南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云龙认为,郑州已具备副省级城市的各项指标和条件,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650亿,在27个省会城市中经济总量位居第4位,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经济总量位居第11位,并呈持续上升势头。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从区域布局上看,目前中部只有武汉一个副省级城市,批准郑州市为副省级城市,对于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影响和辐射我国西部地区加快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云龙说。
自河南提出城市群发展战略以来,如何提高郑州的首位度、影响力、辐射力一直是各界议论的焦点,将郑州升格为副省级城市的建议也多次被提及。2012年的河南省政协会议期间,民革河南省委在提交的《关于推进大郑州都市区发展的建议》的提案中,就建议将郑州市升格为副省级城市。
2012年的全国“两会”上,河南籍全国人大代表陈泽民在更高平台上提出了郑州升格的话题,并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将郑州上升为副省级城市的建议》。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河南省内,将郑州升格已成为较为普遍的呼声。
王云龙认为,河南搞中原经济区、搞新型城镇化都要有龙头;中央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从哪些方面着手,副省级城市是一个很具体的体现。“这是河南一亿人的期盼,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的。”王云龙说。
在王云龙看来,城市平台对高科技产业、教育科研资源的影响非常大,搭建高端的科技平台、产业平台、研发平台,引领支撑产业发展,都需要相应的城市环境配套。王云龙举例说,像河南一亿人,中科院在郑州却没有一个直属研究机构。此次两会期间,他就建议河南省和中科院联合在郑州市建设直属的生物产业研究中心,直接把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中原经济区进行对接。
郑州市正式升格副省级城市前,代表们还建议河南省委、省政府参照有关省赋予省会城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积极向中央争取赋予郑州市副省级城市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将省级在项目审批、规划、土地、环评等方面的部分权限下放或委托郑州市行使。
议案同时还建议支持郑州市进行区划调整,将巩义、荥阳、中牟、新郑、登封、新密撤县(市)改区。六县(市)的建设规划调整不仅能够拓展郑州都市区的发展空间,而且能够改善城市布局和功能分区,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