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名酒价格暴跌不是短暂“假摔”
原标题 [但愿名酒价格暴跌不是短暂“假摔”]
近来,中央等有关部门要求严查公款吃喝。记者采访发现,茅台等名酒价格应声下跌,跌幅普遍达20%至30%。专家指出,以往某些名酒价格“只涨不跌”并非市场原因,而是公款吃喝在为其撑腰,不仅导致了国内酒业的畸形发展,还助长了奢侈浪费之风的蔓延。(见2月5日《中国青年报》)
从报道中可知,一位长期从事高档酒营销人员称,公款采购是国内酒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柱,一些红酒企业的销售,单位或公款采购占30%至40%,而知名白酒的公款采购超过50%的也不少,可以说中国酒类市场的一大“引擎”就是公款消费。明乎此,也就不难理解,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不少地方下发“禁酒令”后,高档酒普遍跌价2至3成的原因了。
我担心,当前阶段“名酒价格暴跌”,只是对现阶段自上而下厉行节约的倡导作出的“应激表情”。一方面,这样的“表情”更多只是表象。如媒体披露某证券公司的新春联欢会,人均消费2000元左右,全部费用30多万元;某国有企业年会奖品竟然是金条、银条;个别公款消费转至私密性高的会所、驻京办,变“明着吃”为“偷着吃”,这些都说明一些年会和宴请是“被节俭”的,只是迫于形势的避险之举,远非自觉节约。
另一方面,这样的“表情”很可能只是即时性的。如果没有严苛的制度约束,当下流行的年会瘦身、所谓的“名酒价格暴跌”,以及更广层面的对公款吃喝的遏制,都可能只是暂时性的。“贫困县干部1年喝半吨酒,再穷不能穷招待”的事,或转移到公众监督看不到的地方继续“推杯换盏”,或经历短暂的“持杯观望”后继续胡吃海喝……
虽然凡事都要延伸到制度完善有点老套,但不得不说,不管是规范公务招待,还是大而言之的权力约束,没有严密的制度和刚性的执行,寄望于人心的自觉,最终都会被验证是靠不住的。
2月5日《第一财经日报》总结一些国家与地区公务招待支出规定,细读之下不难发现,一些国家对公款招待都有完整、具体、实用的行为法规和守则,用以规范公务员的行为并形成约束机制。比如收受多少标准的礼品要上交等,否则被税务部门查出,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所以,要想让当前国内“名酒价格暴跌”,不只是短暂“假摔”和“应激表情”,在上行下效倡导厉行节约之外,制定相应惩戒办法、完善公务采购制度、细化财务审计、加强舆论监督等制度完善举措,当尽早进入相关部门的时间表。(李记)
作者:李记 (来源:工人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