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安排,今年全国财政赤字规模达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社会上普遍关注:这样的赤字规模,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会不会由此引发财政风险?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走访了多位专家。
适当增加财政赤字有必要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民生等重点支出增加 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戴柏华分析,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运行也正处于企稳回升阶段,企业经营困难不少,利润很难大幅提升。加上“营改增”税制改革等带来的减税效应,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更不可能出现前几年那样的大幅增长。
从财政支出看,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尤其是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农业水利等支出需求较大。
今年前两个月财政收支数据,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财政收支矛盾凸显:1—2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长7.2%,而支出增长15.7%,远远超过收入增长。特别是民生等重点支出都保持了较大增幅:教育支出2298亿元,同比增长12.7%;医疗卫生支出753亿元,同比增长20.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60亿元,同比增长24.7%;住房保障支出348亿元,同比增长38.8%;农林水事务支出1537亿元,同比增长20.3%。
“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到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去年财政收入增长已经明显放缓,今年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有必要适当扩大赤字规模。”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
增赤字不是扩大政府投资 主要用于保障刚性支出和弥补结构性减税 “在当前情况下,适当扩大财政赤字不仅可平衡收支矛盾,对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深化改革,也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高培勇解释说,增赤、减税、扩支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三个支点,适当增加赤字,可以同时支撑扩大财政支出和结构性减税。
高培勇认为,扩大政府支出,不是要增加政府投资,而是要确保政府有足够资金继续增加对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的刚性支出;而结构性减税,则是通过增加民间可支配收入,拉动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来实现经济增长。
“营改增”作为结构性减税的重头戏,去年试点地区减税超过400亿元,这其中大多数地区开展试点只有几个月。今年推进“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行业都将进一步扩大,减税规模肯定会超过去年。“在2013年的财政预算赤字中,至少要有一半以上甚至更多的份额,应该是用于支撑结构性减税的。”高培勇认为。
财政风险仍在安全可控范围 赤字率从1.5%上升至2%,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是最健康的 1.2万亿元财政赤字中,包括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比2012年增加3000亿元;中央财政代发地方政府债券3500亿元,比2012年增加1000亿元。赤字增加4000亿元,赤字率从2012年的1.5%上升至2%。
赤字率上升,财政风险会不会大幅提升?
“虽然赤字率有所上升,但总体看我国财政风险仍处于安全可控范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说。
国际上,通常用两个指标来作为财政风险的临界值:一个是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60%,一个是财政赤字占GDP的3%。政府债务低于这两个指标,通常就被认为是安全的,超出指标则意味着风险上升。目前,我国的赤字率不到3%,债务余额占GDP比重不到60%,这在全世界的主要经济体中是最健康的。
“当然,各国的情况不一样,赤字规模还应严格把控,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赤字增加容易减起来难,日积月累风险就会加剧,对此应保持足够警惕。”刘尚希强调。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在公共财政预算和实际执行中,对赤字控制还是相当严格的。2010至2012年我国赤字率连续三年下降,从2.8%回落到1.5%左右。2012年,在削减赤字的同时,中央财政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调用2700亿元,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力度。这样的调控安排,既降低了财政风险,又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财力保证。
警惕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隐患 严控新增地方债务,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高培勇指出,今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再加上地方债进入偿债高峰,特别要警惕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隐患,严控新增地方债务。
2010年以来,地方各级政府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迅速膨胀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然而,随着税收增长趋缓和土地出让收益减少,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加大,一些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有抬头之势。比如,违规采用集资、回购(BT)等方式举债建设公益性项目,违规向融资平台公司注资或提供担保,通过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违规举借政府性债务等。
为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去年底,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严禁直接或间接吸收公众资金违规集资,切实规范地方政府以回购方式举借政府性债务行为,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注资行为管理,不得将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作为资本注入融资平台公司。
“面对今年财政收支压力,各级政府应当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支出,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高培勇说,即便是必须增加的政府公共投资支出,也要在鼓励并引导好民间投资的同时,更多地投向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