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消费者买理财产品遭误导 将错就错维权少
2013年03月19日08:46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根据银率网近日发布的2013年《3·15银行服务调查报告》,虽然2012年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强化了对理财产品销售环节的监管规定,产品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标准的规范化有所提高,但部分银行业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或其他原因,在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误导消费者,仍是目前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调查显示,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有31.4%的消费者经历过误导现象,业务人员回避或弱化理财产品风险、夸大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推销与消费者需求不符的理财产品是最常见的三种误导行为。其中,回避或弱化理财产品风险的占比虽从2012年的49.2%大幅下降至22.83%,但仍是消费者遭遇最多的误导行为,有30%的消费者表示,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过程中未进行任何风险揭示。
除了在销售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过程中存在误导外,银行在代销产品时也存在一定的误导行为。根据报告,此类行为中,将保险当做银行理财产品误导销售的占比最高,达39.42%。有消费者投诉称,银行客户经理将保险产品说成银行理财产品,只说收益,不对保险产品进行解释,也不告知这类产品流动性差,不适合对流动性需求较高的客户投资。
《报告》还指出,在被误导购买保险的消费者中,有21.05%的消费者及时发现,并在犹豫期内退保,而有59.39%的客户选择持有保单,其中,因为错过犹豫期,又担心退保会带来损失,只好持有到合同满期的客户占受访者总数的21.8%;17.29%的消费者是在保险公司回访时,了解保单详情后重新确认保单;另有20.30%的消费者索性将错就错。而在所有被误导购买保险的消费者中,只有18.8%选择投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除了保险产品外,基金也是被误导销售的主要产品类型之一,占比达43.08%;而券商集合理财及集合信托产品被当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占比分别为15.48%和5.7%。此外,部分银保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要素存在相似之处,如万能险的最低收益保证、分红型保险的预期收益等,加上长期理财产品稀缺,银行销售人员往往利用这些产品特征的相似性和消费者的长期投资需求,在产品描述上进行误导。
捆绑销售也是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过程中遇到的另一大侵权问题,根据调查,购买理财产品捆绑销售其他理财产品、捆绑存款、强制捆绑销售信用卡是消费者反映最多的三个现象。不过,调查也显示,与2012年相比,今年银行捆绑销售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反映遭遇捆绑销售的受访者比例从去年的23.81%降到10.44%,特别是理财产品销售和存款捆绑的强制销售行为发生比例,从去年的接近27%大幅下降至5.13%。
作者:潘晟来源上海金融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