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讯 最近几天,外资行开始再次唱空中国了。先是野村证券发布报告,称中国正表现出日美金融危机前的相似特征;接着是摩根大通建议客户减持中国股票,并表示看空四大行。
但在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看来,情况并没有这么严重。汪涛周三发布报告称,中国影子银行规模仍然较小,债务水平也并非不可持续,中国并不是将要面临金融危机。
汪涛称,尽管有一些结构性问题和不良贷的问题,中国银行体系在短期内并不存在系统性风险:
(i)虽然中国的整体债务水平可能看起来较高,但其中大多用于投资而非消费,而且中国的储蓄率也非常高;(ii)银行真实的不良贷款率虽然可能高于官方数据,但即便是前者,与十几年前相比也已大幅改善;(iii)银行基本上仍都是国有的,如有必要,政府有财政能力对银行实施救助;(iv)更重要的是,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充裕—银行体系整体贷存比约为70% ,而大银行的贷存比更是低得多。关于最后一点,当前资本账户仍然封闭、经常账户盈余规模仍然很大,再加上庞大的外汇储备,这些都有助于限制银行业潜在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尽管汪涛并不认为中国将要面临金融危机,但伴随着影子银行的快速扩张,以及由此将会带来的两大风险——宏观风险及流动性风险——仍然让人感到担心。
事实上,自肖钢担任证监会主席后,影子银行风险再次成为市场和舆论关注的焦点。
关于宏观风险,汪涛称:
自2012年中期以来,影子银行信贷活动快速增长、导致整体信贷环境显著放松。这虽然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复苏,但关注传统的广义货币及银行贷款指标的人们(包括决策者在内)可能会误判真实的信贷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反应可能会滞后,直到杠杆大幅增加导致过度投资、通胀及/或资产泡沫时,政策调整才姗姗来迟。届时,政府可能不得不突然收紧信贷,从而给经济造成更大冲击,引发不良贷款攀升。
关于流动性风险,汪涛称:
与有存款支持的普通银行贷款相比,影子银行的流动性整体上不是十分稳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信心。局部的偿付问题(例如理财产品或地方政府贷款平台)可能会动摇整个系统的信心,从而使流动性突然枯竭。另一种情形是,政府可能会决定取缔某些理财产品或是不合规的地方政府融资行为,从而导致一些影子银行活动迅速萎缩。在这些情况下,最有可能的情景是,银行将标的资产(与存款一道)重新转回其资产负债表,或开发其他新产品来扭转局面。但不论怎样这都需要时间,而银行资产负债表也无法以足够快的速度扩张来彻底弥补影子银行信贷活动的下降,尤其是在银行面临信贷额度控制和其他监管限制的情况下。
汪涛认为,无论上述哪种风险发生,金融体系都会发生流动性和信贷紧缩,从而导致经济运行出现较大波动。较坏的情况下,亦可能出现系统系的风险:
(影子银行)如此迅速的发展(如果)长时间不受制约,那我们也会开始担心系统性风险。眼下,系统性风险并不大,但这不是忽视影子银行或整体信贷发展动向的理由,尤其是在我们需要研判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及政策方向的时候。
汪涛认为,尽管监管层表达了对“对某些理财产品缺乏透明度、一些地方政府平台债务过度累积的担忧”,但大体上仍会支持影子银行的发展。
去年10月,现任证监会主席、时任中行董事长肖钢曾撰文称,影子银行为金融市场带来越来越大的流动性风险,部分形式的影子银行(理财产品)实际上是庞氏骗局,应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两会时,肖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强调要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肖钢称,影子银行在“个别地区、个别项目上已经开始发生,已经有了偿还的风险”。在此之前,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则表示,“将严格监管理财产品设计、销售和资金投向,严防影子银行风险向银行传染。”
目前,业界对影子银行规模仍未统一。按照不同的统计口径和标准测算,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在10万亿元至12万亿元之间和20万亿元至35万亿元之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