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采取了多元化的战略,这跟我们民营企业经营的环境有关系。其实中国的市场足够大,足以让一个专注单一业务的企业做得足够大。同样,这就是美国为什么出现这么多单一的大公司,欧盟形成大一统市场后也出现了许多专一业务的公司。过去像北欧的本土市场很小,但他们有一个全球化的战略,比如像诺基亚[微博]、爱立信[微博]都是用当地市场作为创新基础向全球扩张。随着欧盟大一统市场的建立和全球化贸易,使得一批注重单一核心业务的公司越做越强。
但是在亚洲,像香港企业就没有办法做得非常专注,因为当地的市场不够大。这是一个局限性。尤其是做消费品的公司,除非你能够用品牌去突破地域的限制。否则就像服务型的公司,你不通过多元化你就很难做到规模。所以是否多元化是要看公司自身的商业模式,具有科技或品牌竞争力的公司,可以做得更专注。否则像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港口、码头、地产、高科技、投资都得做。
在中国,我们发现在充分竞争的国企不占优势的领域里,已经出现了比较大规模的专注单一业务的公司。像日用消费品中蒙牛、恒安,福建几个大的体育服装公司都做得很大;另外一种就是受牌照保护的企业在中国也做得很大,因为他有牌照垄断性的门槛保护。恰恰在这些牌照保护领域,民营企业进不去,所以很多民营企业如果没有通过品牌、科技做大的可能,就只能选择多元化,就像复星集团,医药、地产、旅游、钢铁等领域都有涉猎,但没有核心竞争力。
这就是说,在中国这样的经营环境里,我想做大的领域我进不去,最后只好通过多元化来扩大我的规模。同时,这与这些企业的领导人本身的选择也有关系,他们什么都想做,因为在中国过去30年里,有很多细分领域里面都有机会,他能够在每个里面都试一下,最后还形成了一个不错的规模。但再往后,要想做成多元化的民营企业就越来越难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