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的改革意识、对市场化的疾呼,或在20多年前就传递给他的学生李克强,并正在通过这位现任总理的决策,影响着未来十年中国的经济走向。
今年全国“两会”闭幕之际,当世界各国媒体都把闪光灯聚焦在中国第7任总理李克强身上的时候,一个戴着标志性小黑呢子礼帽的老人微笑着,静静地走在人民大会堂散会的人群中。他就是李克强的老师——厉以宁。
世人看来,他的这份安静从容有着不可低估的能量:他的改革意识、对市场化的疾呼,或在20多年前就传递给他的学生李克强,并正在通过这位现任总理的决策,影响着未来十年中国的经济走向。
对于房地产业,厉以宁一直是冷静的观察者和思考者。“效果是慢慢来的,不能立竿见影。总的方向是希望能够将房价降下来。”在今年两会期间,作为倡导市场化改革的最知名经济学家之一,当他不断被记者追问对于刚刚公布的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的看法时,厉以宁做了上述回答。
早在2011年,厉以宁在北师大珠海分校一次演讲中,就提出“限购”不如“限售”,建议学习新加坡经验,对转售课以重税。此次新出台的“国五条”,引发社会最大争议的恰恰是对出售的房屋征收20%的个税。厉以宁2年前的呼吁似乎成为政策的先声。
这样涉及行业、财税的重大政策,在两会召开前夕、国务院领导换届之际的敏感时机出台,离不开新当选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最终决策。众所周知,李克强的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都是在团中央工作期间拿下的,选择就读的学府则是北京大学,而在这段时间先后出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和工商管理学院(光华管理学院的前身)院长的,正是厉以宁。
对房地产调控观点审慎
厉以宁最早进入公众舆论的视野,乃是因其大力倡导我国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因此他被尊称为“厉股份”。事实上,除了倡行股份制、鼓励民营企业、支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重视对就业与消费的促进之外,厉以宁对房地产领域也有过深入研究,并曾发表过一系列值得重视的观点。
今年两会期间,在参加政协会议讨论时,厉以宁表示,“国五条”总的方向是希望能够把房价降下来,但开始阶段效果不会明显,“因为人家对政策的不理解,还有很多猜测,还有其他因素,所以,很可能是先往上走一点,然后再慢慢地下来。住房是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要让老百姓的需求得到满足,要让供求差距趋于缩小,这样房价才会渐渐平稳。”
至于社会关注的焦点——房价问题,厉以宁则表示:“房价都这么高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毋庸置疑。除了房价,比如海南岛春节2万块钱一天的酒店价格,这个也是泡沫。”
厉以宁还为饱受争议的房地产商说了不少“好话”,他表示,房地产商始终是重要的,整个房地产带动国民经济很多环节的发展,所以要让企业有正常的利润可得。更重要的是房地产商承担的不仅是商品住房的供给,还包括调节要素分配、发现要素价格等作用,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不可轻言否定。
中国房地产问题是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关注的焦点所在,作为知名经济学者,厉以宁多年来一直关注着房地产业发展的进程、以及这一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早在2007年9月,中国房地产市场达到一个阶段高点时,厉以宁在回答《安家》杂志记者提问时就提出了他的四个观点:中国经济可维持20年的高增长,这是评价中国房地产行业未来趋势的宏观基础;不要轻言房地产的泡沫问题;政府应当做政府该做的事,重点在发展廉租房,其他的事由市场去调节;廉租房的租金应与市场保持同步,由政府向符合标准的租房人发放补贴。
如今来看,厉以宁当时的意见可谓是切中要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即使在历经十年宏观调控的今天,中国房地产市场并未走出如此前决策者预期的稳定路线,而是越调越涨,对房价失控和泡沫破灭的社会担忧日盛。
在2010年,厉以宁又明确提出要增加房产供给,特别是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供给,才能真正解决房价问题。厉以宁再次重申,政府应该针对高收入、中收入、低收入家庭制定不同的政策:低收入由政府提供廉租房,这是政府的责任;中等收入要建立平价房,房价稍高于廉租房,但低于市场价。
“平价房应该通过政府收购的方式来解决,买到房以后若干年内不能转让,只能回购给政府。”“高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则交给市场。如果房地产不增加供给,只是限制投机性需求,钢材、水泥等上游产业就会出问题,影响中国经济增速。”厉以宁如是呼吁。
厉以宁还表示,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房地产泡沫的问题已经不能回避,尤其是要防止泡沫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未来所带来的危害。他总结认为,“高房价引发的另一个不利因素是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很多年轻人和中间收入群体面对与日俱增的房价已经心慌了。”
他的这一意见,在其后的全国保障房工程纲要中终于得到了部分的落实与实践。2011年底,国务院提出了“2012年建设1000万套、整个十二五期间总共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以增加供给和抑制房价。据接近决策层的知情人士透露,力主和推动这一宏大的保障房建设规划的,正是时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的李克强。
反对过分依赖宏观调控
作为高度强调市场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的学者,在今年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厉以宁直言不讳地批评道,“中国近5年的宏观调控打破了世界记录”。他直言,千万不能过分依赖宏观调控。
厉以宁认为,在特殊情况下政府可以偶尔使用宏观调控工具,调控本身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它对于经济而言并非不可或缺的因素,“经济离不开宏观调控这个看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但在这十年里调控就没离开过”。
厉以宁分析道,从2008年至今的五年时期确有其特殊性,因为出现了美国金融风暴乃至后来的欧债危机,但对国家而言,宏观调控并不是万能的,政府更是切忌不可调控上瘾。因为宏观调控应该是应对性的短期行为,而我国持续五年的宏观调控“打破了全世界的纪录”,所以一定要吸取此前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
厉以宁希望新一届政府能够把宏观调控的重点更多放在微调、预调上,而不仅仅是依靠过去宏观调控中常见的粗暴干预。他这一反对依赖政府过度干预的鲜明意见,对历经十年调控的房地产市场而言,犹如一阵新风,与任志强的“所有的调控都是错误的”的观点遥相呼应。
归根结底,厉以宁坚持改革的态度永远不变,他说,相比宏观调控,改革是最不能替代的。值得注意的是,3月17日,刚刚结束新一届两会后,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他第一次记者会上曾经29次提及了改革。李克强明确表示,“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还给市场”。
曾为民生问题大声疾呼
厉以宁虽然长期是中央政策的高级智囊,担任全国人大常委和政协常委长达23年,在北大从事经济学方面研究几近60年,但他并不是一个活在象牙塔中的人,而是非常关注大众民生,有时候对民生问题的意见不但与政府部门相左、甚至还表现得十分激烈。
例如,谁能想到这样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为街头小贩鸣不平?“城市中,应该放宽对小摊贩的管制。在当前情况下,就业问题这么重要,你给人家开条路,给小摊贩留条路,不要让这些小摊贩整天躲来躲去的。”“通过增加环卫工人和交通协管员,可以解决小贩带来的卫生与交通问题”。早在2009年,厉以宁在参加全国两会时就发出过这样的呼吁,但直到现在,城管与小贩的矛盾冲突仍常常成为社会热点。
积极为民生代言的立场,在厉以宁漫长的学者生涯中是一以贯之的。早在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他就提出充分就业是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第一目标。在1986年,他在进行国家教育发展的课题研究时又指出,教育的不平等引起就业不平等,就业不平等引起收入不平等,收入不平等引起生活不平等,导致下一代又不平等——为了破解这一死循环,教育经费应该占到国家财政支出的4%以上。
厉以宁还长期呼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创造好的发展环境。他一直认为发展民营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老国企改革行至攻坚阶段,部分地区出现大量下岗工人之际,他又提出政府有责任采取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帮助“零就业家庭”(父母子女都失业)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同时加大就业培训、再培训,鼓励人们去各类企业工作。
“改革开放三十年最遗憾的事情之一就是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得极慢。(政府)一定要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具体体现在,比如说教育的保障,比如基本医疗的保障,比如说养老的保障,还有生活最低程度的保障,包括廉租房的保障。”回首中国改革,厉以宁如是总结。
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一处掌故是,当年李克强经济学硕士的毕业论文,后被厉以宁收入《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一书,与新任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等人的论文并陈。该书书皮只有书名和作者,简朴之极;但书中的观点后来大都落实为了现实的政策。引人深思之处还在于,恰恰是现在,中国面临的不正是走向持久繁荣的战略选择关键期吗?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