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松壑
本报记者 杨颖桦 北京报道
刺向债市乱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旧悬于空中。
继中信证券杨辉、万家基金邹昱及齐鲁银行徐大祝被警方带走调查后,市场间再次曝出易方达基金投资经理马喜德、西南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薛晨涉嫌职务侵占和利益输送行为,而马喜德案已于上月被提起公诉。
一时间,“代持养券”、“丙类账户”、“利益输送”也成为了业内热议的词汇。
如众所知,证券的自营部门是债券市场的重要交易主体。本报记者根据部分上市券商的年报、季报,对其自营业务的证券投资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发现近年来,部分券商的持债比例出现明显上升。
东北证券的自营投资债券数量就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一季报显示,在东北证券自营业务所持市值前十名的证券中,除了一只货币型基金,另9只均为以城投债为主的债券,而在2012年底,前十只证券中属债券的仅4只。
自营证券投资逐渐向固定收益类的债券转移,也许只是证券界的一个缩影。而与此同时,债市核查风暴对券商自营投资的影响也在悄然发力。
至少4家券商持债占比增加
记者统计上市券商年报发现,有不少于4家券商自营持有大笔债券数量出现显著上升,分别为东北证券、光大证券、兴业证券及国海证券。
以光大证券为例,2011年底其前十大证券投资标的分别为7只股票和3只债券,而去年底,该标的已被9只债券和1只基金所取代;相比之下,2011年底,国海证券前十大证券投资标的均为股票,而2012年报显示,其投资的前十大证券分别为9只债券和一只基金。
持债比重的增加一方面源自股票市场低迷;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债券市场的发展日具规模。
“这个变化和股票长期低迷是有关系的,”沪上某券商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表示,“股权市场不好,券商自然追逐债券收益”,截至昨日,一年来上证指数累计跌幅达25.52%。
银行系某券商自营人士认为,加大对债市投资比重,和近年债市较快的发展规模亦不无关联。“这两年债券市场发展很猛,自营"舍股取债"也很正常。”
除增加债券投资外,另3家券商加强了对基金的持有力度,以西南证券为例,其2011年底的前十证券投资分布为5只股票和5只债券,而2012年底已变为4只债券和6只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宏源证券是截至目前公布年报上市券商中,较为重视信托计划或券商资产管理计划投资的券商。2012年底,宏源证券一共投资4只信托/资管计划。
持债杠杆承压
一边是券商自营账户债券比重不断增加,一边却是监管部门对当下债市核查的疾风骤雨。
多位受访的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表示,此轮债市核查力度前所未有,核查结果势必会对国内债市产生深远影响。但核查会对券商自营债券投资带来何种变化,还有待观察。
“核查不会对自营产生太大影响,以后该怎么投还会怎么投。”某银行系券商自营部门投资经理坦言,“和庞大的债市容量相比,券商所占部分很小,银行才是大玩家。”
该投资经理表示,自营部门参与的是二级市场交易,“出现丙类户等利益输送现象的不多,一级半市场才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丙类账户利益输送”现象,是指债券承销人或包销人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将债券折价售给自身关联人所开设的丙类账户,同时丙类账户再以高于购入价的价格售给市场,进而实现“空手套白狼”的利益输送。
与丙类账户有关的嫌疑虽小,但由于“债券代持”现象也在此次核查风暴中被广泛关注,若监管层收紧,抑或使以债券投资为主的券商承受收益率下降的可能。
华南某城商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当下市场代持交易中,券商往往是被代持对象,代持模式可放大券商杠杆,进而实现超额收益。“券商一般不会担当输送角色,都是银行一类输送出去,而券商一般是找银行来代持。”该人士说。
“你帮银行赚1个亿,银行只奖励你1万元;但你把这一个亿交给在券商的朋友赚,他可能得到10万,同时能分你5万。”上述城商行人士举例称,“代持本质上说,就是让一方多赚,另一方少赚。”
“当然,多赚的一方并非没风险,每个机构风险收益偏好本就不同。”该人士称,“实际上国内的代持需求很强,但满足这种代持的金融工具却很少,因此只能依赖私下里的代持协议实现杠杆交易,但如杠杆受限,则券商自营持有债券的收益就可能出现下降。”
某汇金系券商债券研究员认为,短期内不少机构可能会受压抛售债券,但长期分析还要结合市场大势。
“8号文规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非标资产不得超过理财总规模的35%和银行总资产的4%,这意味着许多银行理财资金需增加对债券等标准化资产的投资份额。”该研究员表示。
“而且代持模式和杠杆操作的问题本身不大,只要提防其中的利益输送,同时加强监管,提高代持现象和杠杆交易的透明度就行。”
作者:松壑 杨颖桦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