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保华 胡蓉萍 作为国内最后一家没有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经历资本剧烈消耗后,面对A股市场IPO依然没有开启的迹象,广发银行(以下简称广发行)可能不想再等下去了。
广发行行长利明献4月18日表示,广发行股东会已于本月12日批准授权董事会进行IPO,上市工作正在规划当中,至于上市的具体时间、方式和地点,“取决于政策、成本和效率等几个因素,只要符合上述因素,任何时间都是可能的”。
但本报获悉,广发行在香港的IPO已经启动,如果届时A股市场的IPO尚未开阀,在今年年中或将通过先H后A的方式上市。
广发行的融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即使在2011年发行了50亿的次级债后,广发行2012年年底资本充足率仍仅为11.27%,其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37%,逼近监管红线,如果用《巴塞尔协议》来计算资本充足率,更有不到1%的缺口。
利明献透露,广发行2012年资产总额突破万亿元,达到1.17万亿;全年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12亿元。未来几个月,他和董事长董建岳将一起带领整个广发团队向中外投资者讲述“广发行故事”。
融资饥渴
按照广发行2010年的设想,其计划在2012年实现上海和香港两地同时上市。按照该行计划,其上市将分三步走:更名、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完成上市。更名、发行次级债已于2012年前完成,并进行了股权清理。在2011年4月,广发行已经圈定了 10家投资银行作为其“A+H”股上市的承销商,计划融资350亿人民币。
但随着2010年后市场不振,生不逢时的广发行IPO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窗口。
经过资本剧烈消耗后的广发行已经经不起等待。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4月,广发行定向增发150亿元之后,将核心资本充足率补充到了8.3%。2011年,在发行了50亿的次级债后,广发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依然下滑到了8.05%,基本逼近监管红线。广发行内部人士对本报透露,2012年底其资本充足率仅为11.27%,核心资本充足率虽有所回升,达8.37%,但也是紧逼8%红线。利明献则对经济观察报透露,今年年初,根据银监会最新的资本要求以权重法计算出来的资本充足率比此前传统方法计算的资本充足率有了1%的缺口。这意味着,要达到新的监管标准,广发行需要补充更多资本金。
对于资金密集型的银行业而言,上市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只有上市才能让广发行步入股份制银行的第一梯队。宁波银行上市之初资产规模为565亿元,到2012年末增至3736亿元,涨了5倍多。
董建岳曾在2011年表示,350亿元融资额的计算,是为了保证到2014年,广发银行都有充足的资本金,不需要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这样的计算,是根据广发银行2011年至2015年的战略规划制定的,且加上银监会对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新规一并考虑。
2012年,市场萎靡依旧,7月底,监管层暂停了A股IPO。在当年9月底,A股市场有一半的银行股股价已经跌破了净资产。目前,A股市场的IPO依然没有开启的迹象。从2007年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三家城商行登陆A股后,最近5年已经有15家银行在排队,但没有银行在A股实现上市。
一位接近广发行上市的人士称,广发行的H股上市工作已经启动,准备先H后A。广发行内部人士对经济观察报透露,此次H股上市的承销团队由高盛牵头,德意志银行、花旗和美林都参与其中。“此前一般都是A+H同时发行或者先A后H的方式是因为A股中银行股的估值更高,能带动港股比价,广发行此次先H后A也是无奈之举。不过现在银行股的H股比A股折价的局面随着A股市场银行股的大幅下跌被抹平甚至出现了逆转,广发行先H后A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国泰君安一位投行人士称。
与花旗七年磨合
因为风控问题频发,广发行这家成立于1988年的中国第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中国银行业资本扩张竞争中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2006年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前,广发行忙于清收之前野蛮成长而欠下的数百亿不良资产。直到2006年以后,随着引入花旗集团和中国人寿、国家电网、中信信托等战略投资完成重组改革,才将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摆上日程。
但是和花旗等股东的缓慢磨合让广发行经历了人事动荡的阵痛。花旗入主以来,该行一些公司骨干和中层陆续离开,总数达到了上百人。其中,包括5家分行的主要负责人。
事实上,这种磨合和阵痛依然在继续中。
知情人士称,花旗2006年派来接管广发行的11位中高层,随着2010年副行长林文和的离任,11名中高层已经全部从广发行撤出,其中只有少数人是合同到期。今年年初,2010年加入广发行分管零售业务的原副行长蔡丽凤辞职,出任平安银行副行长。此前,她曾担任花旗银行香港分行销售及分销部董事。
此前有接近广发行人士接受本报采访时称,花旗曾经希望对广发行的IT系统全面升级,购买价值几个亿的IBM系统,但中方股东认为这可能导致广发行的核心财富客户资料全部流失给花旗,没有同意这个建议。
对花旗和广发的联姻,广发行内部存在着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花旗给广发带来了国际上的先进理念,尤其在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上,另一种则认为这种过于严苛、不适合中国国情的风控让广发行失去中国银行业高速发展的最好的几年,尤其在规模上没有迅速攀上一个新台阶。
利明献在回答经济观察报相关问题时表示:“花旗的管理和团队给广发行减少了很多包袱,尤其是历史传统留下来的包袱,花旗团队用最基本的风险管理来为广发银行打基础,为广发带来了先进银行的管理技术和理念、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做大广发总行,用先进的产品和模式。在数据库的管理上、人才的选择上,帮助广发行更加公开透明。”
利明献认为这些没法反映在报表上,但是最基础的工作,它们改变了广发行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他也看到了后一种认为花旗进入广发,让广发行没有抓住时机扩大规模、提高增速的说法,他认为这是一体两面,广发行在获得花旗带给它的一些东西的同时,必然会付出一些短期的代价,花旗打基础的中期效益会慢慢显现。
不过也有广发内部人士表示,“花旗进入广发行这么多年后,广发行的风控水平还是没有得到彻底改善,这其中既有花旗的水土不服,也有花旗和中资股东沟通不畅、很多事情执行不下去有关”。
广发转型
真正启动广发行上市与战略转型的核心人物是2009年赴任广发行董事长的董建岳。他提出争取重新回到股份制银行第一梯队,并在2010年、2011年带领团队研究制定了战略转型方案。
广发行在《五年(2011-2015)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将建设“中国最高效中小企业银行”和“中国最佳零售银行”,跻身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梯队。
董建岳上任后调整了人力资源和组织架构,力推中小企业和个人财富管理等低资本消耗的业务,以上市作为广发银行的首要任务。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其贷款量已经占到对公贷款总量的半壁江山,为53%,新增占比近三年均超过50%,中小微信贷客户数在对公信贷客户中的占比达81%。
此外,广发行将打造创新的智能银行网点与国内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产品,其中个人业务将以服务中高端客户为主,以财富管理、房屋按揭、微小企业信贷、信用卡为拳头产品。
广发行信用卡发卡量突破2000万张,活跃卡率、循环率、卡均收益等均保持业内领先,且连续8年盈利。本报获得的广发行2012年财务数据表明,其信用卡的净利润占整个广发行当年净利润的三分之一,达40多亿元,单张卡2012年赚420元,为同业第一。
到2012年底,广发行个人网银客户达到650万户,手机银行客户达到124万户,个人网银客户两年翻两番;电子渠道柜台替代率提升到83%,远远超同业70%的平均水平;在全国银行业首推“24小时智能银行”和“万能支付”业务。
在2012年面临不利经营环境的情况下,广发行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实现了大幅增长。2012年广发银行实现非利息收入65.1亿元,同比增幅达45.8%;年末金融市场业务资产总额达到3774亿元,较年初增长65%;全年个金业务创造营业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30%。
去年广发行手续费与佣金净收入增长41.0%,在已经公布年报业绩的股份制同业中位居第二,高于股份制同业平均的36.1%。
“广发行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和中小企业贷款布局已经成型,在董建岳对中高层的调整逐步完成人事稳定后,如果能弥补风控的短板,广发行IPO后将可能迎来一个新的成长期。”上述接近广发行人士称。
作者:李保华 胡蓉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