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农夫”揭开了政府标准监管的窟窿
近日不断发酵的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牵出目前国内包装饮用水标准乱象。据中新社和央视报道,国家卫生计生委昨天透露,目前正在加紧对《瓶装饮用纯净水》、《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等标准进行清理,整合公布出新的《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5月4日《京华时报》)
4月中旬,《京华时报》首先对农夫山泉质量标准发出质疑之后,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的唇枪舌剑隆重登场,随着《京华时报》追踪报道,饮用水标准之乱象最终被推倒了前台,可以说《京华时报》用“农夫山泉”捅破了政府对饮用水标准监管的大“窟窿”,《京华时报》让国人真正认识到了我国饮用水标准之混乱,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之“懒政”。《京华时报》的系列报道和由此引发的系列媒体跟进报道,无疑有利于结束我国饮用水标准乱象,推进我国饮用水标准的统一进程。
我们不仅要问,在《京华时报》首报农夫山泉标准门之前,政府有关监管部门是否发现了这个问题?如果发现了问题,为什么不督促农夫山泉进行改正?为什么不对相关标准进行“整合”?我觉得有必要追究“漏洞”没有及时补上有关部门及其领导者的责任;如果有关监管部门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说明政府的质量标准监管出现了“漏洞”和“失灵”,应该深挖为什么没有发现这么明显的“漏洞”,究竟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尽快将“漏洞”补上,并且以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为鉴,推及其他产品,确立还有那些产品的标准还存在相似的“乱象”,迅速动手弥补相关的缺陷,避免类似“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再次发生,伤害无辜的消费者。
《京华时报》关于农夫山泉的系列报道还引出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政府工作和媒体监督的关系。目前,我国出现了媒体是“第二政府”的现象,也即“事件媒体曝光政府迅速处理”单向模式,媒体起到了“政府指挥员”的作用。政府及时处理媒体所暴露的问题,既是对媒体的尊重,也是政府改正工作瑕疵的重要途径,是必须的。政府重视舆论监督是好事情,有利于促进政府工作的改进。但政府工作改进不能完全依靠媒体的“揭露”,政府不能只靠舆论的监督做工作,但更重要的是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要主动做事情,不能总被动地做事,让舆论牵着鼻子走。主动纠正比媒体“打着屁股”推着改正光彩得多,主动工作是“勤政”,被动工作为“懒政”,媒体监督了还不做是“不作为”。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捅了政府标准监管的“窟窿”,暴露出部分政府相关部门“懒政”现象还比较突出,说明我们政府有关标准监管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农夫山泉在饮用水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家喻户晓,也正因如此,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也迅速在消费者中传开,令消费者有些“哗然和恼火”,我们不希望农夫山泉倒下去,期待他汲取标准门事件的经验和教训,继续做“甜蜜”的事业,让消费者继续喜爱。我们更期待被农夫山泉捅破的标准监管漏洞被迅速补上,政府科学标准监管和企业认真执行标准及其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社会所需求的。让消费者感受政府标准监管更“甜”,让农夫山泉天然水更安全、更健康,我们殷切地期盼着。
文/姜文来来源中国青年报)
");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