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重化工不缺天时,有人和就有地利
昆明部分民众5月4日走上街头,抗议PX和PTA项目在该市下辖的安宁市落户。几乎同时,成都下辖的彭州也有部分人在互联网上再次呼吁反对石化项目在当地投产。自从厦门市民2007年成功将PX项目逐出该市后,类似环境冲突问题像“击鼓传花”一样在大连、什邡、南通等多地轮流上演。昆明部分反石化项目的民众显然想达到同样目的。
昆明市街头上周末的动向显示,中国大型重化工项目的选址难题仍未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重化工项目的旺盛需求同民众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价值取向将长期冲突。中国体制本有善于社会动员的优势,但在这个难题上被卡住了。
中国发展离不开新重化工项目的上马,这个“大局”非常清楚。但现实是,所有城市的居民都生活在“具体”中,让人们用居住环境为“大局”埋单,这只有在计划体制下才有可能。
迄今一个地区上重化工项目,主要由当地政府同企业商定。政府的目的是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提升当地的整体社会发展水平。这些目的都是好的,而且现代技术使重化工项目在环境指标上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安全性能得到诸多保障。但老百姓还是不买账,这几乎成了死结。
突破这个难题,需要各地政府真的把老百姓的环境忧虑作为第一关切,做老百姓生态利益和综合利益的可信代表者、争取者。如果政府能在这方面获得百姓坚定不移的信任,事情的解决将有序、理性得多。
目前重化工项目选址地的百姓对政府没有那么高的信任,他们对项目环境危险度的认识大多来自老印象和直觉,甚至更相信网上的传言。不得不说,中国社会现在失去了围绕重化工项目形成环评共识的能力。
各地围绕重化工项目的听证起不到真正沟通民意的作用,反对者态度的尖锐和一些时候的非理性使得政府和企业都多少有些忌惮,巴不得听证过程“得过且过”,实质冲突因此而后延,也因此更有爆炸性。
当前成功立项重化工项目已是很难的事,中国需要有魄力、且锐意改革的地方政府围绕这个问题实现突围,为全国提供经验,做出榜样。
必须指出,任何地方的百姓除了环境利益,还有很多其他利益,后者未必不迫切。地方政府需要同民众真正成为“一家人”,在棘手项目的立项之初就同民众站在一起,不仅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而且有能力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综合利益的最大化。
在企业和民众之间,政府应让民众确信它站在自己一边。只有做到这一点的地方政府才有能力带领民众认真审视重化工项目,对它们的环保措施、它们与居民区应有的安全距离形成科学看法。
各地政府都是在社会转型的复杂时期履行职责,死守老的社会治理办法将越来越吃力。中国的重化工项目不会就此终结,立不了项,立项了建不下去,建成了开不了工,这些都来自我们处理问题的缺陷。换句话说,重化工不缺天时,接下来有人和就有地利。来源环球网)
");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