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垃圾书”何时不再有?
草根说梦
赵华夏(北京)
前不久,一位乡村小学老师向我倾诉,她所在的学校获得了某扶助基金会“爱心书屋”项目的捐助,师生们很高兴,以为再也不用为读不到书而发愁了。可是,当他们整理好心人捐献的图书时,却发现几乎没有一本是有营养的严肃作品,那些书全是教人如何快速发财、如何通过捷径攀上成功巅峰之类的书籍。
她随意翻阅了一下,当即判断这些书的内容大部分摘抄自网络,语法错误多不说,有些书前后讲述的观点竟自相矛盾。“这不是"垃圾书"是什么?”那位老师怒不可遏。
说实在的,作为一名出版工作者,我对“垃圾书”漫天飞的现状也深恶痛绝,可又无可奈何。我和同事们在私下里聊天,常常感到忧虑,很多编辑连自己编辑、出版的书自己都不喜欢阅读,又怎么能期待读者喜欢呢?
我接下来要讲的是一则真实的故事,故事主人公是我的好友。半个月前,好友接手了一部有关餐饮方面的书稿,作为责任编辑,他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审读。总的来说,这部书稿的质量不尽如人意,不经过一番“大手术”,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出手的。他为此提了很多修改意见,并删减了全稿三分之一与餐饮无关的内容。
策划编辑很不高兴,“这部书稿是作者四十多年的经验之谈,删改了就一点味道没有了。”可是,不删改的话,根本没有出版的价值。编辑部主任一开始也采纳了好友的意见书稿退还作者润色。
不承想,一周后,书稿还是原封不动地转到了好友手里。策划编辑开始做好友的“思想工作”,原来,这是一部有偿书稿,只要按作者意图出版,就能拿到作者支付的数万元“出书费”。策划编辑承诺,一旦通过好友这一关,他的“好处”少不了。
好友对此无动于衷,策划编辑又开始不断“加码”,好友仍以书稿质量差的事实拒绝了。后来,不知为什么,主任竟也开始替策划编辑说话了。好友不想得罪谁,可他又真的不想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而让劣质书籍流向社会。
时下,一些机构与媒体定期发布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结果往往不乐观国民图书阅读率每况愈下。对此,大部分人的观点是,社会节奏太快了,人们太急功近利了,在物质、金钱等“现实主义”的诱惑下,对精神层面的追求难免淡漠。
对此我并不完全认同,包括我在内的身边的很多“大忙人”,在努力挣钱的同时,还是很乐意手捧书本、认真阅读的。只是,很多人实在找不到什么好书可读。有些书,装帧很漂亮,可才翻读前面几页,就感觉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思想上都人云亦云、乏善可陈。
当然,我也深知,书店里的很多好书,都是经由出版人的慧眼才被发现和引进的。出版人不好好把关,输送给读者的是毒瘤、是污染人类心灵的精神垃圾。可是,面对出版界的种种“潜规则”,我不知道要坚守“始终出版好书”的底线会有多难。但我坚信,随着国家对出版资源的不断优化,随着各级部门、出版工作者对图书质量的严格把关,“好书梦”终会实现,“垃圾书”也终会有灭迹的那一天。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3版)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