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注的投资话题,莫过创业板指数上了千点。 2013年5月15日,创业板指收报1012点。上次站在1000点,是2011年4月22日的1004点。白驹过隙,已经两年了。今天,就是往日的重复。喧嚣声乍起,“千点疯狂、变盘在即”论调喧嚣。
争论前,不妨先看看创业板指的构成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创业板指100只样本股是“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交易的A股;上市交易超过6个月(大市值样本不受此限);非ST、*ST股票;最近一年无重大违规、财务报告无重大问题;最近一年经营无异常、无重大亏损;考察期内股价无异常波动”,样本股调整每季度一次。
我统计了目前的100只创业板指样本股:以5月15日收盘价、去年每股收益计,平均市盈率62倍;未来12个月,预测市盈率33倍。而当天355只创业板股票平均市盈率41倍。
创业板指样本股估值,为什么超出创业板整体20倍呢?为什么创业板指样本股平均股价22.06元,而创业板整体平均股价18.78元,样本股要超出17%呢?
创业板公司整体盈利情况显示,去年每股收益均值0.68元(对应样本股公司0.7元)、今年一季度每股收益均值0.08元(对应样本股公司0.1元)、预测今年每股收益均值0.68元(对应样本股公司0.7元)。创业板公司整体未来12个月预测市盈率均值32倍。
不难看到,创业板样本股公司的成长性和估值,均稍稍高于创业板公司整体。这是1:3.55情况下的数据,一旦IPO恢复,我相信两者之间差异会更大。创业板指不断摸高,有指数编制的“优选效应”和较好基本面支撑,100家较快成长的创业板公司股价领涨、“估值溢出”自然在情理之中。
从实际股市表现来看,100只创业板指样本股今年以来平均涨幅37%,涨幅中位数30%,仅14只股票下跌。考虑权重等因素,100只样本股与创业板指同期41%的涨幅相差不多。
投资人的小心脏,估计会凌乱一阵子。除了资金推动、个体公司看得见的确定性增长,难道说还有矛盾的预期因素(如大小非减持),甚至简单归因“非理性炒作”?
民主是个好东西,而预期是一个怪东西。银行、地产、有色、化工等大股票的预期不好,所以轮到创业板为代表的转型升级小股票发威?李稻葵称房地产调控政策将松绑,倘若如此,会否影响到今年的银行整体再现双位数的高速增长?
最近拜读
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的《远离冰山》,这位
建行首席风险官出身的行长说,中国的银行业很容易陷入“增长的迷恋”。他举例说:1980年代银行绕规模贷款沦为不良贷,1999年后个人住房贷款产生大量假按揭,其后是银行信用卡滥发、无效卡占到总发卡数的一半以上、信用卡沦为套现工具。
朱行长举了摩根大通银行及时减少住房证券化投资风险敞口躲避金融危机,以及美林证券盲目扩张住房贷款证券化业务最终被美银收购的正反例子,以此警告中国的银行将风控放在首位。
朱小黄治下的中信银行,去年录得让人咋舌的0.69%净利润增长主因在于大幅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管理费用,与其他银行动辄百分之三四十的增长不可同日而语。朱行长对银行风险总额控制,轻装上阵,后续效果值得观察。
讨论创业板千点后的走势,争辩中信银行大幅计提的利弊,就如同讨论“中国大妈”抄底黄金值不值得个体差异、投资用意、资金和时间成本不同,很难简单说对说错。来源理财周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