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娟 一对分手6年的恋人还可以重新开始吗?至少,在蒙牛和达能这里,答案是肯定的。
5月20日,蒙牛乳业(02319.HK)宣布了一桩新的合作协议,称将与法国食品巨头达能成立合资控股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80%和20%),将双方旗下内地酸奶业务纳入一体。
与此同时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为了更好地实现“绑定”,蒙牛的大股东中粮集团也被“拉拢入伙”。达能与中粮集团同步建立合资公司亘达公司,通过受让后者8.3%比例的蒙牛股权,达能实现间接持股蒙牛4%,成功变身蒙牛的战略股东。以上两笔交易达能累计出资26亿元。
事实上,蒙牛和达能的“联姻”并不陌生。早在2006年,二者就曾尝试建立类似专注酸奶生产的合资公司。只是结局并不美好,合资公司运营约一年后,2007年底“闪电离异”。“6年不算短,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一直在保持不断的接触与沟通,寻求更好的合作机会。”蒙牛集团公关部在回复经济观察报采访时称,现在“是双方建立新的深度合作的最佳时机。”
只是6年的光阴让蒙牛和达能早已不复当初的面孔。而在经历了一大圈的兜兜转转之后,“二度牵手”的双方会靠什么来开始和维系这段“婚姻”?
“二度牵手”
根据双方订立的合资框架协议,蒙牛及达能将分别注入10家和两家子公司以成立合资控股公司。二者各自持有合资公司80%和20%的股权,初步拟定合资年期为30年。
蒙牛称,合资企业将负责蒙牛和达能旗下所有的酸奶业务,拥有二者旗下品牌的委托授权。合资公司将成为未来双方收购、投资、经营境内酸奶业务的唯一平台。
根据蒙牛公告提供的数据,2012年蒙牛和达能酸奶的销售额合计约40亿元人民币,占去约21%的市场份额。
中粮寄希望这次合作可以产生“1+1>2”的效果,以彻底提升未来在酸奶领域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只是,这样的如意算盘并不是首次。早在6年前蒙牛和达能就曾经进行过类似的合资尝试彼时,蒙牛还是尚未被收编的草莽,达能亦意气风发,想要在中国市场大施拳脚。
2006年12月,在和
光明乳业合资遇阻后,达能与蒙牛“闪婚”成立了专注于酸奶业务的合资公司。蒙牛拥有合资公司51%的股份,达能持股49%,交易总投资近8亿元人民币。
合资公司仅坚持了一年,而对于具体中止原因双方始终讳若莫深。在2007年底发布的关于此事的联合声明中,亦只有语焉不详地表述,称交易中止是因为“在一些方面外部合作条件尚不成熟”以及“进一步投资所需的先决条件在协议规定的时间内并未达成”。
外界一度猜测此笔交易遇阻和达能当时身陷“达娃之争”、并因此引发的“外资产业入侵论”敏感氛围有关。然而另一种更为坊间接受的说法则是,同样精于“算计”的蒙牛和达能在合资公司控制权上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这致使合作出现罅隙而最终分手。
蒙牛在随后的2008年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地震,品牌形象严重受创;2009年中粮收编蒙牛并逐步接管换血,两年多后蒙牛引入丹麦奶粉巨头爱氏晨曦作为战略股东;2012年蒙牛全年业绩出现严重下滑,和伊利首次拉开了约60亿元的营收差距。
而与蒙牛的合资失败亦成为达能酸奶在中国市场的“滑铁卢”。与蒙牛分手后,达能在中国的乳制品业务上抛弃此前合资参股的模式,开始尝试独资发展。
2007年底,达能出资收购上海妙士乳业有限公司,希望以此作为达能覆盖华东市场的唯一的生产基地。但经营4年后,由于“糟糕的市场表现”不得不“暂停生产”。至此,达能在中国的酸奶工厂仅余北京妙士乳业一家。
事实上,身为全球最大的鲜乳制品企业的达能一直不曾真正撬开过中国市场的大门。来自AC尼尔森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达能在中国酸奶市场的占有率约2%。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光明占26%(含常温酸奶),蒙牛占19%。
北京普天盛道企业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永军关注研究乳业近10年。在他看来,被中粮收编后,蒙牛的企业文化、乳业战略、对外寻找合作的出发点、以及市场地位都发生了变化。如从原来的草莽突围改变为稳步发展、更加重奶源基础建设而不是仅仅倚重营销、引入爱氏晨曦和达能这样的“外脑”来促进公司变革、一系列业务调整和缩小与伊利的差距等等。
而达能面临的问题则是欧洲市场疲软,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已经成为它越来越倚重的增长引擎。“为了进一步开拓这个市场,它迫切需要一个强大的本地合作者,哪怕付出一定的妥协代价。”雷永军称。
各怀心思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为何此次合作重心被放在酸奶业务上?这对于撬动蒙牛和达能未来发展的价值有多大?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梳理一下目前乳业市场的产品形态。乳业常见的产品包括常温奶(即UHT奶)、巴氏奶(即鲜奶)、酸奶、奶粉四类。2000年之前,巴氏奶一度占据国内乳业的半壁江山,但从2000年以后,常温奶迅速崛起并一家独大。
蒙牛和伊利正是常温奶领域的乳业巨头。巴氏奶尽管营养丰富,但储存期较短(一般为7天左右),且必须低温运输储存。相比而言,常温奶则储存期长(可达6-9个月),且可以在常温下运输、储藏,方便扩大其销售半径。
和更显“娇气”、较难实现规模化销售的巴氏奶相比,酸奶则更像一种折中选择。
首先在营养价值上,酸奶介于常温奶和巴氏奶之间。业内对此一直就有通俗的说法,即“鲜奶是金,酸奶是银,奶粉是铜,常温奶是铁”。
其次,相比利润较低、且竞争格局已稳定的常温奶市场,酸奶可以通过包装、添加物、口味等实现很大的创新空间,更有发展潜力。雷永军对经济观察报称,在过去的三年中,酸奶增幅均在20%左右,2013年有望超过30%。
中银国际分析师苏铖他称即使在城镇目前酸奶人均消费也仅是鲜奶的25%左右,未来增长可期。换言之,一旦企业掌握了酸奶市场,也将有望维持其后续的高速增长。
2012年蒙牛酸奶业务的表现就明显高于集团整体水平。由于业务重整,蒙牛去年占业务主要部分的常温奶收入下跌5.5%,致使其整体收入下跌3.5%,而酸奶收入则维持平稳,其中酸奶收入达45.92亿元(含合资公司君乐宝的酸奶收入贡献,君乐宝酸奶未纳入此次合并范围),占液体奶收入的14.2%。“目前国内酸奶格局还在整合过程中,有不少地方品牌。如果蒙牛和达能合作,提高酸奶品质和强化管理,确实会影响整个市场竞争格局。”东方艾格首席农业分析师陈渝认为。
事实上,蒙牛和达能的这项合作将直接指向长期深耕酸奶市场并占据老大地位的光明乳业。蒙牛方面称,合并后的酸奶业务市场份额将达到21%。而按照光明2012年的相关财务数据推算,其去年酸奶业务的市场占有率接近20%,倘若加上其旗下明星常温酸奶产品莫斯利安的营收贡献,其市场份额约为26%,是目前酸奶市场第一位。
如无意外,通过此次和达能的合作,蒙牛酸奶业务有很大可能会成为其下一个增长点,改善目前蒙牛常温奶一股独大的现状,实现对伊利的追赶。
相比之下,此次合作对达能而言,一方面能借助蒙牛渠道分销能力解决自身短板,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全球最大的鲜乳制品企业,达能很有可能藉此同步展开对于旗下巴氏奶的推广。“巴氏奶和酸奶的渠道是基本重合的,储存运输条件也基本相当。这意味着一旦酸奶能够实现突破,巴氏奶的推广就可以顺利进行了。”雷永军称。
事实上,一直以来,在业内就有声音呼吁推动更为健康营养的巴氏奶的发展。但这一意见遭到来自常温奶阵营企业的抵制,此外,渠道以及冷链运输保存亦成为巴氏奶推广面临的一个瓶颈。
倘若参考国外乳业发展路径,巴氏奶的崛起将会是大势所趋。行业咨询机构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乳制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巴氏奶一般占到国外市场份额的70-80%,发达国家巴氏奶占比更是超过90%。在中国,巴氏奶仅占20-30%份额,剩余都是常温奶的天下。“通过酸奶带动巴氏奶,以此来实现对于中国乳业市场的突围,这很可能是达能的真实算盘”,在雷永军看来,这也许是为何一向对于控股权重视的达能此次愿意只占20%股权的真正原因。
尽管如此,双方合作仍有潜在的风险。“达能与蒙牛的酸奶业务在品牌推广、商标使用权上细节还未见端倪,如双方在长期战略规划上不一致,或有可能因利益分歧再分道扬镳,复制达能与光明合作的结局。”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分析师宋亮称。中投顾问研究员简爱华认为,此前达能与娃哈哈、光明合作失败主要是达能欲控制两者,光明和娃哈哈不愿放弃公司控制权方才导致合作失败。达能中国市场布局意图未变,而蒙牛也不会放弃自身酸奶业务发展,因此两者合作能否久远还需画个问号。
作者:李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