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原金 发自北京
6月28日晚,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将在7月8日开始上调非民用天然气价格。不过在本次调价中,发改委重新规定了价格调整的规则,将天然气分为存量气和增量气,其中存量气门站价格每立方米提价幅度最高不超过0.4元,增量气门站价格按可
替代能源(燃料油、液化气)价格的85%确定。
除此之外,发改委在价格监管中将更加注重下游的门站环节。以上定价改革实际上将国内天然气定价进一步推向了市场化。
两项变化预示市场化发展/
在今年的能源领域改革中,天然气价改将会是重头戏。
在本次调价之际,发改委明确了今后的改革方向,称“按照市场化取向,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近期的主要方法是建立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理顺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为最终实现天然气价格完全市场化奠定基础”。
卓创资讯天然气分析师王晓坤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本次价格改革跟以往的不同在于这一次没有上调民用天然气价格,并且对存量气和增量气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增量气门站价格按可替代能源价格的85%确定。
发改委表示,在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的同时,将改进天然气的价格管理环节和形式。王晓坤分析称,这一次不同之处还在于以往都是进口价格,然后再往上游推算,而本次,国家将天然气价格管理由出厂环节调整为门站环节。
所谓门站环节,指上游供气企业与地方管道公司、城市燃气公司、直供用户等下游购买方交气点价格。这同以往的出厂环节相比较,更接近天然气使用的下游地区。
发改委表示,对门站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即最高限价管理,由供需双方在国家规定的价格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价格,实现不同气源、不同管道运输距离之间的竞争,更加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门站价格适用于国产陆上天然气和进口管道天然气。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目前正是推进天然气价改的合适时机,目前天然气在整个能源占比中还较少,价改整体影响相对还不是很大,随着占比越来越高,改革难度也将越来越大。
国内外差价让企业吃不消/
之前,我国天然气定价方式主要采用“成本加成”的定价方式,也就是天然气门站价格是由出厂价加上管输费。
由于这种定价方式存在的弊端,导致了进口天然气价格高于国内销售价格,气价出现倒挂,阻碍了天然气的进口。
王晓坤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时应该算是我国天然气消费的淡季,但即便这样天然气市场上也已经出现了供求严重不平衡的情况,国产气供应不足,进口气由于价格过高企业进口积极性不足。所以此时改革天然气价格势在必行,如果等到入秋之后天然气使用高峰到来,问题会更加严重。
根据卓创资讯监测显示,截至6月27日,全国LNG(液化天然气)工厂均价为4134元/吨,累计上涨302元/吨。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背后所隐藏的是,LNG工厂气源不足开工率低导致LNG市场供应紧张。
在国内供应紧张的同时,记者了解到,我国进口天然气跟国产气价格倒挂现象已经存在多时。例如,从2009年开始,中石油从中亚进口管道天然气,而管道进口气却按照国产气价格销售,目前广东门站价格2.74元/立方米,中石油进口天然气亏损在0.38元/立方米。北京公司采购上游石化企业气源结算价格为1.6元~1.7元/立方米,而北京市居民气价为2.28元/立方米,其中的差价不能抵消运营成本。
由于国内天然气价格长期以来的价格管制,所以导致上游供气企业都会面对国内外气价倒挂所产生的亏损。
“市场净回值”得到推广/
长期国内外价格倒挂现象,倒逼价格改革。
林伯强认为,天然气定价未来采取市场净回值方法定价的可能性最大,这种定价方式可以反映出天然气的市场变化和可替代能源品种情况。
这次天然气价格调整,其中明确涉及存量气和增量气,其中增量气的定价方式和广东、广西试点的市场净回值法是类似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或者预示着未来我们的市场净回值的定价方案将进一步推广。
在广东、广西,已经将之前的“成本加成”为主的定价方法改为按 “市场净回值”方法定价,国家制定的统一门站价格为最高上限价格,且门站价格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可替代能源价格变化情况,每年调整一次,并逐步过渡到每半年或每季度调整。
王晓坤分析认为,本次天然气定价已经很明显地朝向 “市场净回值”和阶梯定价两者合一的模式发展,市场净回值的公式有可能将进一步加入系数。
本次新定价机制中的存量气、增气量部分跟“市场净回值”异曲同工,都是跟市场挂钩。
他表示,“这是向市场净回值定价法靠拢的一种表现,将天然气价格和替代能源挂钩,增量气的价格将会更加反映市场情况。”
作者:原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