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证券报报道,7月22日,有消息传出,德意志银行缩减资产负债表20%,将资产负债表规模降至约1万亿欧元,这是德意志银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不久之前,德意志银行关闭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最后一家零售业务支行北京华贸支行,这一举措似乎正好呼应了德银收缩资产负债表的计划。
22日,一位接近德意志银行的相关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银关闭在中国市场的零售支行从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与此次德银整体收缩资产负债表没有任何关系。这次德银缩减资产负债表更多地是处理表内的不良资产。”
德银并不是惟一一家关闭在华零售业务网点的外资银行。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受到巨大冲击的外资行就纷纷开启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收缩计划。尤其是欧洲银行业在遭遇欧债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之后,资产重组和战略调整的动作更为明显。此前,苏格兰皇家银行就全面退出了中国的零售业务,只专注于企业和批发业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银行在经历风暴之后重新找准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不仅对银行自身的发展有利,同样也有利于整个行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一位中资银行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尽管外资行在中国发展零售业务的时间不算太短,但是至今绝大部分外资行的零售业务均处于前期的投入阶段,很少有盈利的。而在银行削减成本至上的年代,放弃不赚钱反而需要加大成本支出的业务往往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只是,各家银行的具体选择会有所差异。汇丰在中国一直采取积极拓展的方式,但是并不意味着其在所有市场都是这样的姿态。7月6日,汇丰银行宣布,将结束在韩国的零售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汇丰表示,这一决定是淘汰低效率业务计划的一部分,将带来约230个职位的削减。此外,汇丰银行还将继续在韩国开展有利可图的投资银行业务。
“近几年来,全球银行业一直处于去杠杆的状态,因此未来各家银行出售、关闭业务等事件仍将层出不穷。”上述中资银行人士表示。苏格兰皇家银行在最新的一份分析报告中称,到2016年,欧元区银行业必须至少削减2.7万亿欧元资产才能让资产负债表“可持续”。而欧洲央行数据显示,自2012年中期以来,欧元区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缩减了2.4万亿欧元。
德银是否与中国零售业务彻底“绝缘”呢?德银在回复给《国际金融报》记者的邮件中指出,德银关闭零售支行并不意味着德银退出中国的零售业务,德银将通过战略伙伴华夏银行来参与中国的零售银行市场。德银一直认为,这个合作模式让外资行在分享优质内资行零售网络的同时,能把积累多年的国际零售业务经验及理念较快速地施展在一个有规模的平台上。
是因为有了华夏所以放弃自己的零售业务?2006年5月,德银首次入股华夏银行,2010年又先后两次增持华夏银行,持股比例达到监管机构规定的外资持股中资银行比例的上限,为19.99%。
“外资行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普遍都采取入股中资行的战略投资者姿态,但是真正扮演好战略投资者角色的外资行不多,就算像花旗与浦发那样发行了联名行用卡,最终花旗也可以估清其在浦发的全部股份而独立发行信用卡。”上述中资银行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显然,德银增持华夏银行并不能成为其关闭自身零售分支行的原因,根源在于德银在金融危机后的战略调整,即剥离非核心业务。”
的确,在中国的投资者会更多地把德银定位成接近于高盛、瑞银、摩根大通及摩根士丹利这样的投资银行。最简单的划分法就是,商业银行往往会把其中国总部设在上海,投行的中国总部则一律设在北京,德银的中国总部恰好是在北京而非上海。
当然这种分法并不具有科学性,不过上述接近德银的相关人士表示:“企业及机构业务更是德银的长项,也是未来在中国市场发展的重点。而关闭零售业务的分支行对德银整体在中国的利润增长及发展,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毕竟德银不会去关闭一项很赚钱的业务。”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