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7月24日发布报告称,从金融失衡和实体经济面临的挑战来看,中国与1980年代的日本相似。但是,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却有所不同。他认为,政策行动是关键,经济转型的延迟将可能导致中国重蹈日本覆辙。
报告称,6月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出现的流动性短缺已经导致市场对中国金融风险的担忧升温,而由于经济结构性放缓,未来几年中国将会如何发展同样也令人感到忧虑。过去的四五年期间,中国的信贷快速增长,房价节节攀高,若是在其它国家,这种情况很可能已经触发金融危机。如果继续放任信贷大幅扩张可能会造成金融危机,但实施信贷和强制性去杠杆又面临经济减速和短期金融风险的上升的难题。这使中国在政策制定方面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朱海斌认为,中国的现状与日本在1980年代末的形势有些相似。在日本,1980年代过后是1990年代“失去的十年”:实际GDP增长从1985-89年间的平均5.1%降至1991-2000年间的平均1.2%;房地产市场崩盘;虽然没有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但是金融体系的问题却以贷款以新还旧、僵尸公司和僵尸银行的形式存在并始终挥之不去。
那么,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在1990年代的覆辙?朱海斌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中国和1980年代末日本的相似点:金融失衡、实体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出现政策失误的可能性。
从金融方面来看,当前的中国和1980年代末的日本都出现了强劲的信贷增长和资产价格膨胀,而且企业债务上升到一个高危水平。从广义信贷概念来看,中国的信贷/GDP比率从2000年的105%增长至2012年的187%。这与日本的经历相似,该国的信贷/GDP比率从1980年的127%增长至1990年的176%。从增长速度来看,中国在过去四五年内的信贷增长甚至比日本在1980年代的增长更引人注目。特别是,在2008年至2012年短短4年内,社会融资总额占GDP的比率增长了56个百分点。
另一个相似之处是,信贷增长都伴随着房价的快速上涨。在中国,2006-12年间实际房价(经CPI通胀调整后)的平均涨幅为8.9%,而日本实际房价在1986-90年间的平均涨幅为6.6%。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目前的房价可支付水平问题远比1980年代的日本严重得多,因为中国的平均家庭收入更低,而这也已成为社会不满的一个主要因素。
另外,两个国家的企业债务都上升至一个危险的水平。根据朱海斌的计算,中国的企业债务从2007年占GDP的90%增长至2012年占GDP的124%。而在日本,企业债务从1985年占GDP的95%增长至1990年占GDP的115%(并在1993年进一步增至GDP的123%)。大量企业债务由土地或房地产作为抵押,因此如果房地产价格下降,可能会加重企业财务压力,从而又加剧房地产价格进一步下跌而陷入一个循环的债务问题。
从实体经济方面来看,中国正面临着与日本相似的挑战,尤其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出口驱动型增长的结束,这对两个经济体的结构性放缓都有明显的影响。
尽管金融失衡加剧和经济增长放缓,但是中国经济的一些特征应该可以使中国避免一场突发式的金融危机。例如,增长的债务主要由国内投资者持有,而外债相对较低(约为GDP的10%);国民储蓄率非常高(超过GDP的50%);经常账户盈余和巨大的外汇储备为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冲击提供了缓冲。有意思的是,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在1980年代末的日本同样存在。
不过,朱海斌也认为,中国的现状并非与1980年代的日本完全相同。在某些方面(尤其是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国与1960年代和1970年代初的日本更为相似。
报告称,日本病是否会在中国上演,关键取决于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在未来几年内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日本在1970年代初的经历表明,中国在未来五至十年的增长很可能会放缓,但却很有希望保持6%-7%的稳健增速。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增长的一个关键词。
但是,朱海斌认为两个转变对中国的经济转型非常重要。第一个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在过去10年中,中国企业在产业链上在逐步攀升,从低端生产向制造电气设备和高科技产品过渡。如同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日本那样,中国仍有向产业链高端迈进的空间;第二个是各地区之间实现更为均衡的增长。中国是一个大国,各个地区的发展阶段存在巨大的差异。2012年,中国东部地区的人均GDP达到9,000美元,但是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仅为5,000美元左右。尽管中国的生产成本普遍上升,但是产业转移很大程度可以通过发展中西部而实现,而不必象日本当年不得不到国外而造成国内产业的空心化。
报告称,短期内,产能过剩和投资回报率的下降是政策制定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同时企业部门和地方政府不断增长的债务需要得以控制和逐步削减。朱海斌认为,这不仅需要进行经济层面的改革(如财政改革、土地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而且还需要进行社会改革(如户籍改革)和政府改革(如转变政府职能和去行业垄断)。任务清单令人望而生畏,但是政策方面只谈不做带来的风险会更大。
(编辑:李燕华)
作者:严婷来源一财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