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地产网 见习编辑 小洁 继万达收购恒力、绿地收购盛高后,7月底,朗诗也完成对深圳科技的收购,成为今年内第三家赴港借壳上市的房企。
8月7日,朗诗集团举行“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答谢会。总裁田明表示,名为“朗诗绿色地产公司”的上市公司,未来将是朗诗集团住宅发展业务的唯一上市平台,集团将在资金、人才、技术上全力支持上市公司投资发展新项目,并将择机注入部分优质资产,待上市公司具备实力后,择机恢复上市公司的融资功能。
据了解,朗诗目前的地产业务主要分布5个省份、9个城市,大都以长三角为发展主圈,对于朗诗成功“借壳”上市,田明透露,将“尽快通过上市平台投资新项目,从下半年开始,上市公司将进行连续拿地,并且不放弃华南、华北,甚至香港的市场。”
田明还指,“随着上市公司的发展,对朗诗进入北京等大城市有很大的帮助”。
据悉,朗诗一直希望通过上市平台来打通融资的渠道,以降低融资成本,然后去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我们并没有觉得像大功告成一样,上市也好,获得融资平台也好,对朗诗来说只是利用平台来融资,实现企业的使命。”田明表示。
针对外界担心上市公司未来会否与集团在住宅业务上存在竞争关系,田明则解释,“有一个过渡时期,但两者不会有竞争关系,未来住宅项目的开发将以上市平台为主。”
以下为朗诗集团“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答谢会现场问答环节实录整理:
现场提问:朗诗会将一些资产和资源注入上市公司,大概是何时?会注资什么项目?
田明:其实,我们在收购的公告等一些文件里面都已公开表明,我们首先是通过控股公司、控股股东来支持上市公司,壮大上市公司的资本实力和规模。在符合法律规定和监管规则的前提下,择机选择一部分现有的优质项目注入到上市公司。
注入的目的主要是两个,一是为了进一步壮大HK106(“朗诗绿色地产有限公司”),培养这个上市公司;二是支持上市公司投资新项目。我们投资的新项目从投资开发、销售、交付,会有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我们密集地投资新项目,上市公司在这个阶段只有费用发生,会导致上市公司账面上出现一些亏损,所以我们也想通过把大股东的一些优质的项目择机注入进来,提前实现利润,来平衡上市公司的收益。
现场提问:您刚刚提到会选择适当的时候注入资产,在注资方面是否先注入一线城市的?是否考虑在香港、北京等地拿地?投资区域集中在哪里?
田明:我们会用一段时间把自己的地产业务切换到上市公司,以后将成为朗诗绿色住宅开发业务的唯一平台。
在香港拿地,这是我的梦想。既然来到香港,我们希望在香港能够为居民带来朗诗的特色产品。所以,如果我们有合适的时机、机会,我们会在香港投资买地,建设朗诗的绿色的、环保的、舒适的住宅。
朗诗也有在北京拿地的计划,但北京的地价太高,没有符合我们条件的土地,但是我们一直在关注北京,随着朗诗获得了上市的平台,以后融资的手段更加多样性,为我们进入北京这类大城市会有帮助。而且,很快我们就会看到上市公司连续拿地。
至于会投在哪些地区,长江流域是我们既有的主要的投资区域,华南和华北我们也不放弃,投资的时候将会发公告。
现场提问:现在上市公司的资金状况如何?如果将来投资新项目,需要有什么样的融资计划,比如说配股之类的?
田明:现在上市公司有多少资金我没关注,因为我们现在不关注它账上有多少资产,我是想在这个平台上能不能够通过集团的支持,让上市公司去发展业务,把规模做大,更关注的是未来的发展。
现在,上市公司账面上的资金肯定是不多的,我们会用各种方式支持,可以借钱、可以控股、也可以在要投资开发的项目上给它资金支持。目前,我们做好了香港、国内的一系列法律和金融上面的准备。我们会以比较快的速度,尽快地支持上市公司,以它的名义去投资,去发展新项目。
现场提问:您会不会担心朗诗集团跟朗诗绿色地产有竞争?
田明:从过去的实践来看,HK106将投资拿项目做房地产,朗诗集团现有的房地产项目有30多个,除了有一部分,在未来条件合适时会注入HK106。目前,有些项目还在操作的后期阶段,今后会有一段短暂的并行时期,这段时期很难规避母公司跟上市公司之间有同业务的问题。但是,朗诗集团原则上不会再主动地去投新项目。也就是说,过一段时间以后,朗诗的房地产项目就全是上市公司项目,以后不存在同业的竞争问题。
现场提问:朗诗集团和上市公司下半年的业绩估计会达多少?主要来自于哪些区域?
田明:目前,朗诗集团在国内的地产业务跟上市公司还没有关系,上市公司需要自己去投资新项目,以及在合适的时候把控股股东的一些项目装进去。现在我讲的项目还不是上市公司的项目。
朗诗国内的地产业务,大概的销售收入在100 -110亿之间,分布在南京,苏锡常、上海、杭州、浙江、武汉、成都等,主要以长江三角洲为主。
现场提问:上市公司是朗诗唯一的发展住宅业务的平台,朗诗还有绿色科技服务公司、金融公司,这几项业务发展的比例和平衡点在哪?会不会适当考虑把金融公司或科技服务公司也注入到上市公司平台?
田明:朗诗是一个专业化的集团,以房地产为主业,但是这些年逐步的形成了一些技术研发方面的能力,也开始尝试做一些养老的新业务的探索,也有一些技术服务的轻资产的业务。但是,我们90%以上的利润还是来自于房地产住宅开发业务,这部分以后会通过一段时间切换到上市公司的平台上来。
至于朗诗的养老业务,将来技术上研发、服务的业务是单独的发展,会不会归到上市公司平台里面,取决于未来的新业务能不能做好,做不好放在这里也没有用,做好了以后再选择是进上市公司,还是单独地去上市,还是将来再分拆去上市,这个问题我现在没法回答,取决于未来公司自身业务的发展,也取决于市场上的一些其它的因素。但是我们绝对的主力全部转移到以后的上市公司,住宅开发业务为主。
现场提问:朗诗集团今年的销量在100亿元左右,其实在国内有很多销量在1000亿左右的企业,在未来10年,房企可能会遇到销售规模的天花板,作为一个今年基数在100亿销售规模的公司,您觉得在绿色地产这块,对于未来公司的发展,会有哪些优势、哪些变化?
田明:朗诗现在才进入100亿行列,因为成立才11年,且没有上市,没有获得外部的资金支持。在国内前50强里,朗诗100亿的规模大概排在50强左右,在前50强里绝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
现在不少房企都在思考房地产企业增长的边界问题,在我看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不可能永远像前30年那样快速,中国的房地产也不会延续过去那么快的增长,增长幅度会逐步下降,这是大的趋势。
如果再按照以前那种粗放的房地产增长方式,显然是对社会资源和能源的浪费。所以,我想很多人都要思考这个问题。既然以后的增长速度会降下来,整个市场不是无边无际扩容的,我们的企业应当怎么经营,怎么做好自己的产品,我想就是需要转型。我们的产品、业务、经营的策略都应当做出调整。
朗诗会继续沿着绿色的差异化道路去向前走,我们现在才100亿的规模,还谈不上天花板问题,我们绿色的、环保的住宅,我认为越多越好,我们可能少考虑一点天花板。
现场提问:国内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您提到的绿色养老地产,和其它的国内开发商提到的一些养老地产有什么差异?
田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压力非常大,而且中国是在还没有全民富裕的情况下提前老龄化。我想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解决方法,无非是三种方式,企业解决一部分,政府托底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继续保持家庭赡养。现在很多企业在谈养老,大概有三个方面的,一个是房地产商,从房地产这个方向去看养老;还有是保险业,很多保险公司在拓展这个业务;还有就是医疗机构,从他们的角度提出了养老。
但坦率来讲,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养老还没有找到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没有一种模式可以复制、很成熟、可以持续地做下去。朗诗作为一个地产商,做养老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做客户满意度测评的时候,我们发现住在朗诗小区里面的老人,对朗诗房屋的科技系统,再来它的温度、湿度等一系列的舒适度跟健康指标,特别满意。
朗诗是地产商,在运作资本、运作项目,以及产品技术、提供服务方面有一些优势,朗诗愿意在摸索中国成熟的养老盈利模式方面去投入精力,我相信朗诗未来的养老业务会取得很大的进展。
现场提问:朗诗主打绿色地产,这次成功借壳上市,对中国其它绿色地产商有没有具体的指导借鉴意义?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绿色地产的定位在哪里?
田明:朗诗获得了上市平台,对朗诗的发展肯定是有帮助的。朗诗其实一直想上市,一直想打通融资的通道,我们没有把上市理解成是企业有了一个上市平台,好像大功告成一样,上市也好,获得融资的平台也好,对我们来说只是利用这个平台来融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然后更好地去实现企业的战略,实现企业的使命。
对我们来说,获得上市平台并不是特别的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企业的发展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对自己使命、目标的追求。
现场提问:朗诗目前旗下项目的毛利率水平大概是多少?
田明:我们的毛利率水平在行业里面正常。毛利率水平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地块的升值情况,一个是产品的定位,企业的选择。
我们的选择是,第一,不囤地。我们没有那么多资本囤地,所以我们比较少获得土地升值的红利;第二,我们产品不定高价,我们希望资金周转速度快一些。我们的毛利率跟行业的平均水平相差不多,尽管我们是做差异化产品,但是我们的毛利率不高,因为我们想销售得快一些,周转得快一些,再一个是我们没有获得土地增值的红利,或者较少的获得土地增值的红利。
现场提问:朗诗主打绿色地产,成本会不会更高?因为你刚才说毛利率方面也是同行的平均水平,你们现在每一个在售的楼盘,均价大概是多少?
田明:朗诗的ROE水平近六年来一直保持在30%以上,以后这部分是上市公司做,它的融资、投资的项目,以及它在运营上的条件可能跟前面做的那些业务会有些变化,可能只有一些参照的价值,没有什么对比性。
朗诗一方面去做更加绿色、更加环保的项目,但朗诗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朗诗资本运营的效率、项目的运作效率,最后的利润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至于销售的价格,因为我们的项目分布于5个省、9个城市,每个城市里面有市中心、高端项目,也有郊区刚需项目,所以价格差距非常大,从6000块到6万块都有。但是,我们总体上做绿色建筑、做环保的建筑,会提高一些成本,但是销售能够实现的溢价,总体覆盖了成本增加,因而实际上是多赚了钱。来源观点地产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