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中介 深圳报道
“缺乏公关意识。”这是2011年空降到双汇的刘金涛最初的感受。
这位时任双汇发展总裁助理、双汇集团新闻发言人,从当年开始推进这家作风相对保守的食品公司的品牌形象重塑之路。在他看来,双汇应该利用国内外的媒体平台,介绍中国食品
企业在食品安全管控方面的具体做法,同时欢迎各界朋友进厂参观,与生产现场零距离接触,扩大生产透明度,让消费者和媒体切身感受到双汇产品的质量保证,看到一个真实的双汇。
刘金涛认为,这样能让世界各国消费者看到透明化的中国食品企业,对于品牌国际化输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2011年以来,双汇集团已经接待了将近14万名各界消费者参观全国各地工厂。”刘金涛表示双汇将继续坚持“开放式办工厂、透明化办企业”的方针,继续邀请广大消费者到工厂实地参观,进一步加大双汇的开放之路。
国际化重任
中国食品行业的发展没有捷径。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双汇已经成为国内肉类行业领先的品牌。但在国际上,如何塑造国际化的品牌形象?
在刘金涛看来,中国食品行业在进行国际化形象塑造,走向世界,就“必须练好内功,把企业做强做大,立足中国市场,以足够的实力影响世界”。
双汇在中国市场占据了大约一半的火腿肠市场,但是面对着还有90%的生猪屠宰市场空间,双汇目前要做的是继续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管控,发挥大企业的规模优势,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据刘金涛介绍,双汇不惜成本,在全国的生猪行业率先实行生猪的“头头检验”;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收编那些因生产加工设备差、技术落后、质检和安全生产无保证、环保污染治理不达标等问题即将被淘汰和关闭的小型屠宰企业。
此外,双汇集团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订了食品安全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对双汇集团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内控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第三方监督审核和检测检验,保证食品安全。通过原料、生产工艺以及第三方检验等方法,切实提升产品质量。
同时,双汇以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为目标,同时为了学习国外食品安全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为全世界提供优质、安全的肉类蛋白。通过引进SFD的垂直整合模式、先进养殖技术,能够有助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同时降低成本,自然而然地扩大品牌在国外的知名度,为双汇品牌国际化增添筹码。
品牌重生
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国食品行业,近年来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众多食品安全的问题,让人们越来越关心如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而对双汇来说,内部调整的同时,也需要学习如何传递这些信息,来重塑品牌形象。
“我刚到双汇的时候,这里根本就没有任何媒体公关(的意识)。”刘金涛回忆自己将媒体公关方面“一穷二白”的双汇打造成专业化团队的过程,为此,他还特意花重金从河南当地媒体中挖来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而其他则通过双汇内部的招聘来完成团队的组建。
在内部选拔公关人才时,也让刘金涛煞费苦心。主动研究外部变化的人并不多,但随着整个产品行业产业链变得日趋复杂,很多环节的可控性已非双汇创业时期可比。但双汇在“瘦肉精”事件之前还没有意识到。“刚创业很多工作都是自己包揽,很多风险都是可控的。”刘金涛说。
刘金涛认为媒体的存在,既能对中国食品行业实施新闻监督,有利于中国食品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于媒体报道和传播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果问题属实,中国食品企业要敢于主动地承担责任、依法接受处理,绝不能强词夺理,更不能试图以潜规则手段掩盖事实真相和逃避责任。”
刘金涛表示,对于食品安全不实的新闻报道,要学会及时与媒体沟通互动,在第一时间公布真相,对社会误解做出澄清,及时消除负面影响;同时对于不客观、不公正、不真实的新闻报道,双汇一直注意澄清事件并对于造谣敲诈者保持追究的权利。
刘金涛向记者介绍,自2011年 “瘦肉精”事件后,双汇成立了“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邀请肉类行业、食品行业、新闻媒体、政府监管部门等外部专家,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时设立举报制度,彻查、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和责任者。
2012年双汇集团“铁腕抓质量,铁心保安全”的做法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同年,双汇进一步完善了内控体系,制定了索证制度、索赔制度,对供应不安全生猪和原辅料的客户及厂家,进行索赔并追究法律责任,从源头控制食品安全。双汇每年投入3亿多元,实施生猪在线生产“头头检验”。
作者:姜中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