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朱莹
“豆粕期货是产业链上重要的避险工具,同时也给产业链上的众多生产和销售企业提供了价格风向标。”国泰君安期货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陶金峰指出。
2012年美国大旱造就的豆粕期货牛市,令投资者记忆犹新,但本年度似乎难以迎来这样的利好
。不过,猪价持续上涨给豆粕需求面转好预期。陶金峰预计三季度生猪养殖盈利有望进一步改善,但按照目前形势,今年豆粕期货很难重现去年同期大涨的局面。
中国证券报:天气是影响豆粕上游原料价格的重要因素,近期天气情况如何,豆粕会否重复去年的强势行情?
陶金峰:今年,美国大豆主产区天气良好,有利于大豆生长,美国大豆生长优良率明显好于去年同期。6月份我国进口大豆693万吨,较上月增加183万吨,增幅为35.88%,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了50%,创下月度大豆进口最高纪录。
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2749万吨。随着大豆到港量的激增,从5月中旬开始,我国港口大豆库存持续上升。截至7月26日,我国大豆港口库存为587.84万吨。根据船期统计,7月份预计到港量也在700万吨以上。
按照目前形势,今年豆粕期货很难重现去年同期大涨局面。主要因素在于,一是天气对于大豆生长有利;二是国内大豆供应过剩,港口库存压力较大;三是豆粕下游消费虽有恢复,但是仍未达到较理想的正常水平;四是大豆抛储压力,本周四将抛售50万吨国储大豆;五是市场担心未来大豆收储政策有变,如果改为直补,则更加不利于国产大豆和豆粕价格的竞争力。
中国证券报:市场传出关于大豆直补政策被否的传言,真实情况如何?您对未来政策预期如何?
陶金峰:市场传言大豆直补传闻被相关部委否决,估计是相关配套措施还未落实,具体详情仍有待于进一步确认。业内人士透露,今年1月国务院已经派遣调研组赴国产大豆主产区黑龙江调研直补政策的可行性。因此,有关部门很有可能在明年取消包括大豆在内的部分农产品收储政策,改成直接补贴农民,让相关农产品价格更加市场化。
根据历史经验,有关部门宣布收储政策的时间点为11月份左右,届时如果不采取直补政策,那么大豆价格可能会有一波补涨;但如果确认了直补政策,那么国产大豆价格恐怕还将进一步下跌,并逐渐向进口大豆靠拢。
农产品直补也许今年会先从棉花开始试行,以后在推广至包括大豆在内的其他农产品。7月下旬大豆期货的大跌与此关系密切,豆粕期货也跟随下跌。从长期来看,大豆收储改为直补或将难免,国产大豆竞争劣势将更加明显。
中国证券报:期货工具在豆粕产业链上起到什么作用,套保效果如何?目前情况下,饲料产业链如何利用期货工具来抵御风险?
陶金峰:在豆粕产业链中,期货工具是重要的规避价格风险的工具,同时也给豆粕产业链的生产和销售企业提供了重要的价格风向标。积极利用豆粕等期货品种作为对冲的工具,可以起到较好的套保效果,获得相对稳定的行业利润。
对于饲料企业而言,对相对较弱的豆粕和菜粕期货远期合约M1401和RM1401,目前不宜采用重仓买入套期保值,可以少量2-3成比例买入套期保值,后市如果出现止跌信号,可以将套保比例提高至5-8成。同样的策略也可以适用于玉米期货,只不过目前近期和远期玉米期货均弱,买入套保比例不宜高,可以2-3成左右比例,买入玉米C1401合约套保。
中国证券报:从“猪周期”角度看,目前位于哪一阶段,生猪养殖情况如何,对豆粕影响几何?
陶金峰:目前处于“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的第一阶段。5月至8月初,国内生猪、猪肉价格反弹明显。6月5日,猪粮比恢复至6.01,之后在6附近徘徊,7月中下旬,猪粮比再次回升至6.1上方,8月2日至今年以来猪粮比高点6.29。
本轮周期受到事件性冲击的影响相比往年要小,今年以来并未发生严重的疫情,包括地震、H7N9、黄浦江死猪事件,其影响都比不上2003年SARS对生猪养殖行业的冲击。
亏损时间也短于往年。2003年、2006年和2009年亏损时间跨度分别为4、8、6个月,本轮周期目前为止亏损的时间为4个月左右,亏损程度较以往轻,而随着收储政策的出台,猪价有明显的回升,亏损的压力进一步缓解。亏损时间及承受能力方面,略好于往年。
2006-2009年盈利周期达31个月,自繁自养头均最高盈利接近800元/头,2009-2013年周期盈利同样为31个月,自繁自养头均盈利同样接近800元/头,整体相差不大,并且考虑到累积效应,本轮周期养殖户享受了2006年和2009年两波超高盈利周期,亏损承受能力将更强一些。
预计三季度生猪养殖盈利有望进一步改善,随着中秋、国庆备货的阶段性需求高峰到来,猪肉和生猪价格仍有进一步反弹空间,并将刺激生猪补栏,有助于提升豆粕需求,但整体供需维持略宽松状态。
作者:王朱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