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亮 上海报道
“我半年多前石沉大海的简历,现在纷纷被其他券商捡回来了,最近经常接到他们找我做新三板的电话。”上海某券商新三板项目人员李林(化名)表示。
进入下半年,新三板扩容速度骤然加快。8月8日,22家企业同时登陆新三板。有消息称最迟10月份,新三板就会扩展到全国范围内,即无论企业是否在高新园区之内,只要符合挂牌条件,都可以到新三板挂牌交易。
新三板业务急剧升温,似乎成为一片蓝海。
券商许愿挖人忙
“我一个人就在做7个项目。”李林表示。
据悉,李林所在的券商在国信、中信建投等竞争对手投入新三板业务后,储备项目数量排名迅速下滑,但他手头的项目依然不少。
“现在不仅是开始大规模招聘,从前招聘中落选的人员也被想起来了,我们公司还要我从原来会计师事务所的IPO审计人员里帮忙挖人。”李林表示,“有两年以上IPO经验的注册会计师还是很紧缺的。”
在李林手头的七个项目中,已经有四个进入了材料准备阶段,同时具备司法资格的他往往还要兼顾律师的工作。现在项目间交替穿插的准备工作尚可应付,但再过段时间可能就撑不住了。
“现在招人的标准是召之即来、来则能战,基本不会考虑应届的大学生。”李林表示,“至于找来的会计师会不会把我的工作分担一些,我不抱太大希望,现在能力尚可的人基本都派到新项目上独当一面了。”
而记者从猎头处了解到,当前具备3年以上新三板经验的从业人员,已经可以开到30万元的年薪,大型券商抢食新三板的大势已经悄然炒热了人才市场。
“说到底,新三板挂牌和IPO的工作内容差别不大,招聘时表面上要求可能很高,和IPO的要求基本一致。但只要经验还可以,一般都找过来做项目了。”李林表示,“跑马圈地,耽误不得。”
而据记者了解,强调新三板业务和IPO的关联,也是诸多券商招人时画下的一张大饼。
“现在招人,总需要把下面这套说辞讲上一通。”李林表示,“新三板总的工作时间不多,可以同时做几个项目,这么多项目积累下来就成了项目池,以后万一有了能IPO的企业,就成了新人进军IPO的跳板。”
不过在李林看来,这张饼可能只是一厢情愿。
“我们固然可以积累不少项目,但是现在很多企业的动力在于地方政府不计代价的财政支持,所以偷税漏税这一套没有太大改观,我们也没有什么发言权。如果真要IPO,这些顽疾都要改掉重来。”李林表示,“再者,真想IPO,前期花掉的各种费用动辄几千万,哪个发行人不想找个各方面实力雄厚的券商呢?所以,这套说辞对国信等券商或许还讲得通,对我们来讲就只能望梅止渴了。”
蓝海是非多
“多年积累的客户要是被别家投行用新三板名义夺了去,你说亏不亏?”沪上某券商投行部人士表示,“所以虽然没什么收入,大家也愿意去赔本赚吆喝。”
而李林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同事也对券商新三板部门抛过来的橄榄枝兴趣浓厚。
据记者了解,现在新三板招聘的新人年薪只有10万-15万左右,活多钱少是注定的。但是考虑到项目提成,如果挂牌顺利,那就具备了一定的吸引力。
“我们一个项目收50万-70万,对公司来讲基本不赚钱。但对个人来说,扣除各种成本以后,能分个5%-7%左右,也就是一个项目到手3-5万。”李林表示,“我手头有眉目的几个项目加在一起,总归一年还有个30万左右的预期收入。”
这样的薪水自然对挣扎在IPO项目财报泥潭的注册会计师们充满吸引力,对“断炊”已久的IPO项目人员来讲也未尝不是个退路。
“新三板项目事多钱少,但是从收入上来看,总比没有事情干强一些。”前述投行人士表示,“从职业发展的角度上看,恐怕还是IPO、再融资和并购写在简历上更为光鲜。”
而对李林来讲,除了筹备新三板挂牌业务,他还有一件烦心事,那就是给已经挂牌的新三板企业做财务咨询。
“手头还有5家已挂牌企业,年报的时候有强制审计,必须由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年审,但是年报就没人管了,这些企业的财务经常搞不定报表,所以还得由我们主办券商前去"摆平"。”李林表示。
谈到他未来的打算,当务之急是把手头的项目挂牌成功,熬过这一年后准备保代考试,希望以后转型做IPO项目。
“新三板企业鱼龙混杂,而且毕竟是签着自己的名字,万一以后爆了,影响的是更长远的前途,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做项目还是慎之又慎。”李林表示,“我最担心的就是新三板如此大干快上,结果走上先大举违规后重手治理的老路。”
作者:常亮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