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李明珠
中国土生土长的面膜行业佼佼者—美即集团堪称业界“白富美”,而欧洲化妆品巨头欧莱雅被冠以“高富帅”的形象,二者的结合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以美即为代表的国内日化行业未来的发展也成为业界关心的重点。
欧莱雅和香港上市公司美即控股国际上周发布公告称,双方已达成协议,由欧莱雅集团以每股6.30港元的价格收购美即控股全部股份,耗资65.38亿港元(约为51.538亿元人民币),此项收购动用金额相当于欧莱雅中国区2012年销售额的一半。
消息一出,不禁让人想到2003年欧莱雅收购国产品牌小护士,并让其与欧莱雅的子品牌卡尼尔合作,希望卡尼尔借助小护士的销售网络,实现资源互补,但实际运行情况是小护士市场占有率大不如前。所以更多人担心,收购美即后的发展能否出现资源互补。
尽管有分析人士认为,比起小护士,美即的销售渠道和覆盖面均要优胜许多,大约30%走屈臣氏通道,25%通过大卖场,少部分是电子商务,渠道可控,在渠道融合上也不会出现太大问题,美即可以为欧莱雅建立起与消费者接触的平台,但被收购后能否适应市场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纵观近几年,国内的本土日化品牌被外资收购、控股的案例层出不穷。
综合来看,目前外资收购本土品牌有两个目的:一是收购渠道、网络,助其迅速拓展中国市场;二是为其产品或渠道“补缺”,形成综合竞争服务。国产日化明星品牌的愿望是被收购后做强品牌,但实际情况是在收购之后不是遭“雪藏”就是业绩大降,多数前景堪忧。外资收购后的本土日化品牌整合,只有在保持原有品牌的效应上适应国内市场的发展,才能推动行业的整体进步,进而实现收购带来盈利的目的。
作者:李明珠 (来源:《证券时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