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专稿】记者 刘林
近期土地交易活跃,对总需求形成较强支撑,但是从长期看,土地财政最缺乏自我纠正过度扩张的机制,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期增长超预期反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地交易上升的影响,”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近期土地交易量价齐升导致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增,可能是地方政府在影子银行融资受限的同时仍然能够维持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7月工业生产增速超预期反弹,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而基础设施投资主体主要是各级地方政府,资金来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卖地收入等土地出让金。
彭文生指出,政府通过卖地收入扩大支出,短期内对总需求的拉动效应大于增加税收或财政赤字。
一方面,政府通过出让土地获得的收入不会挤压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具体而言,政府出让土地对私人意味着获得了一项资产,不影响私人部门的永久收入,因而不会像税收那样挤压私人的支出。同时,土地出让金也不会像政府借债那样推升市场利率,挤压私人部门的融资条件,影响其消费和投资支出。
另一方面,土地交易的上升不仅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和支出,也可能从两个方面刺激私人部门的支出。一者,短期内私人部门会增加土地开发投资和相应的房产开发投资。二者,房地产作为抵押品在银行信贷和非信贷类融资中都起了重要作用,土地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改善相关企业的融资条件,支持其扩大投资支出的能力。
但是,“靠房地产来支持短期的投资无疑是饮鸩止渴,”彭文生强调,“现在,房地产价格已经很高,对其他行业的挤压越来越严重。”近日,土地出让中面粉比面包贵的现象频繁出现,推升了房价上涨预期。
彭文生认为,从长期看,土地财政最缺乏自我纠正过度扩张的机制,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财政导致房地产业和地方融资平台资金需求持续扩大,间接推升其他私人部门的融资成本。地价上涨带来的房屋租金上涨也挤压了实体经济其它行业的利润空间,”彭文生强调,“房地产泡沫和金融联系在一起,加大经济长周期的波动、甚至金融危机的风险,损害长期增长的基础。”
近期的发展凸显了建立约束土地财政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彭文生建议,需要引进房产税,以降低一次性卖地收入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建立有效机制,约束地方政府在土地收益使用中的短期和不规范行为,包括把土地出让收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增加社会监督以控制土地财政的过度扩张。同时,还需要改革城镇土地供应机制,打破地方政府在城镇土地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