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面对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的现状,市场人士频频呼吁对地方债进行资产证券化处理,以此来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但是,看上去似乎并不简单。
地方政府可能成为资产证券化的一只“拦路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政府财务的不够透明,要想获取充分的地方政府财政、债务等数据比较困难。
第二,资产证券化产品必须要做外部评级。如何为中国的地方政府做出一个公正、准确的评级也非易事。
第三,做资产证券化反而程序更复杂,时间更长,最后算下来总成本恐怕更高。
一位了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模式的业界人士指出,地方政府最喜欢的融资方式还是银行贷款,或信托、券商资管等各种非标的融资方式。想尝试资产证券化的地方政府,都是别的融资方式做不了了,才会想这种方法。
第四,以现行法律制度框架内允许的资产证券化方式,政府还是要做最终还款人,压力并没有转出去,只是延后了一下而已。
第五,目前一个争议较多的地方在于,现在证监会和银监会都在支持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但银行本身又有很多贷款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如果最后又搞成银行主导,银行会不会为了赚钱,就把坏的项目包装成好的项目?会不会通过一些金融手段规避管制?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资产证券化只是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的一个技术性手段,要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还是要靠放开准入、引入民间资本。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