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拉车师傅
本报记者 何苗 拉萨、当雄县报道
还是一样的八月,上午十点,老马骑着他的“车儿”出门了。
来拉萨才两个多月,老马的皮肤已经黑得发红,乍一看还以为是藏族人。两个月前,经在拉萨拉车的回族老乡介绍,老马从老家甘肃坐火车来到拉萨,开始了他的拉萨打工生涯。
在布达拉宫后的当热路和色拉路,聚居着一批回族拉车人,他们租住在此。每年4月来到这里,有的人6月才来,10月离开。老马说他们租的房子400块钱一个月,并不便宜。
拉萨是一个典型的“候鸟”城市,根据官方数据,每年有几百万人因旅游进藏,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集中于传统的旺季,即4到10月。
这短短的六个月时间内,与大批游客一同进藏的,还有大量迁徙而来的打工者,这些人如候鸟般,在夏天到来,冬天离开,成为进藏淘金大军中比较特别的一支。
在拉萨的主干道北京中路上,各种酒店云集,每个酒店的门口,都有像老马这样骑三轮车的师傅在等候,八廓街的路口也是如此,这种脚踏的人力三轮车已经成了旅游旺季时拉萨公共交通工具中不可或缺的补充。
这些拉车人多来自四川、甘肃、青海等邻省,也有少部分本地藏族人。他们大多身着黄马甲,背上写着“为您服务”,藏族师傅会在车上装点很多藏族特色的小物件,成为这个旅游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据老马介绍,拉萨有出租车1600辆,但在旺季时几乎打不到。而这样的三轮车有600辆,主管公司是一家隶属当地交通部门的“服务公司”。
拉车师傅们从服务公司租车来拉,一年为长租,每月需缴纳700元的租车费,如果是只租三个月,那每月需缴纳1500元,且每辆车每月都有100多块的管理费。
老马算了一笔账,7月到9月生意最旺的季节,他在拉萨从早上十点出车到晚上十点收车,一天至少可挣两百多元,一个月就是六千,除去租车费及房租等各种开销两千多,还能存下三四千,半年挣两万块没什么问题。
虽然来这里“一个月瘦了12斤”,老马还是坚持下来了。老家在甘肃农村、才四十多岁的老马已经养育了三个孩子,最大的已经成家,这让老马看起来比同龄人老很多。
“累是累一点,毕竟还是能挣点钱的”,这是和老马一样的很多拉车人的想法。等到冬天回到老家后,家里的农作物、牲口可以卖了,这样一年的收入还是可观的。
“但是拉萨消费太高了”,老马说,“一碗面12块钱还吃不饱。”为了节省开支,这些回族师傅们每天中午和晚上都回到租住地自己做饭,针对游客的物价他们是吃不消的。
距离拉萨两百多公里的当雄县,以拥有圣湖纳木错而著称,在这海拔将近5000米的地方,也聚集着一批迁徙而来的生意人,只不过他们从事的是餐饮业。
在圣湖纳木错对面有一片旅游集散地,每天各种车辆集中于此,这块高地上搭建了成片的临时板房,大多开成了川菜馆,有不下50家。
吴孃的饭店就开在这里,她是四川广元人,在纳木错开饭店已经好几年了,也是每年在这里待半年,在四川待半年,长期的高原生活让她脸上晒出了高原红。
由于都是川菜馆,所以不免竞争激烈。菜单上的菜标价都很高,一盘普通的炒素菜可以标到50,不过生意不好的时候,每样菜都可以还价。
“不能再少了,你也不想想我们代价有多大”,吴孃对一名还价的食客说。
据她介绍,这样的临时板房饭店,每个月要给当地政府交1万元租金,此外这里没有水,也是从外面拉来的,6元钱一桶。这些饭店老板还找了一家公司为他们配送菜肉等,所有的东西都需外面补给。
而在旺季,运气好的时候一天营业额有八九千,差的时候也有一两千。虽然在这样的高成本下,利润还是可观的。
和拉车的老马一样,这些迁徙的人们每天都盼着回去,回去久了之后又着急着来挣钱,包括导游、小商贩等各行各业的“候鸟”,冬去夏来,他们的往返代表着这座城市的热闹与寂寥,喧嚣和安静。
作者:何苗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