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江玮 大连报道
金融改革和创新被认为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改革的亮点。上海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局长施海宁9月10日在大连出席“开放驱动创新”21TIME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表示,汇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以及资本项下的可自由兑换将成为上海自贸区在金融领域的改革方向。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施海宁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过程实际上也是中国经济彻底融入全球经济的最后一个过程。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经过几年的努力,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也会水到渠成。
自贸区试点的意义
施海宁在当天的发言中表示,上海自贸区的改革会对汇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资本项下开放进行试验。对于上海自贸区的试验方式,他说,这是在自贸区28平方公里范围里进行试点,也是一种压力试验,即在自贸区和关内有一个隔离,隔离之间有一个通道,这个通道试验到底开放多大能够承受这种压力,然后逐渐扩大。
“我相信再过几年,随着资本项下开放的扩大,那也是自贸区试点的意义。”施海宁说。
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将“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目标写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巴克莱资本在今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政府可能把2015年之前实现资本账户基本可兑换,以及2020年之前实现完全可兑换作为目标。
但资本项下的开放也可能带来风险,资本的大量流入和流出也引起对金融动荡和风险的担忧。对此,施海宁表示,在人民币开放的过程中,套利是正常现象,“要把人民币国际化,也得让人家得到好处,这一点不需要悲观。”而对于资本项下开放可能导致的资本外逃,他认为,即使是在现有阶段下,资本外逃也并非不可能,有时“把闸门打开了,反而不逃了”。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瓶颈主要在于资本账户尚未开放,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开放无疑将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施海宁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有其紧迫性,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没有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只能被动接受美国央行调控全球市场,所以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加快推进。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起步。2009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上海等5个城市启动,第一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正是发生在浦东。施海宁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除了支持贸易,还要求人民币成为一个投资和分配的手段。
“真正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将使人民币从目前主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的,最终实现投资的功能。要实现这点,就必须在资本项下给予人民币投资的机会。”施海宁说。他表示,接下来金融改革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而即将在月底挂牌成立的上海自贸区将在金融领域试验这些内容。
施海宁认为,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对上述内容进行试点,最终能够实现人民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
在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更多地体现为支持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施海宁认为,用人民币结算必然需要一系列措施,包括在海外要有足够的清算行,在国内有人民币清算系统。除此之外,还需要建设离岸人民币市场和在岸人民币市场,而后者体现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
在建设上海金融中心的过程中,施海宁认为需要完成两件事。一是要聚集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公司,这样才能形成自由人民币中心的概念。二是人才的储备,一旦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需要有更多的人才跟伦敦和纽约进行竞争。“这也是我们重点要做的。” 施海宁说,“浦东新区在人才吸引和培养上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财政的扶持政策和提供生活上的便利。”
作者:江玮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