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赣南苏区:一个“红色贫困带”的诞生(组图)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赣南或许可以试行“土地银行”等创新,进行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提供便利。
赣南苏区:一个“红色贫困带”的诞生
赣南苏区:一个“红色贫困带”的诞生
赣南或许可以试行“土地银行”等创新,进行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提供便利。
程宇航认为,赣南的落后是全方位的,要求中央的支持也是全方位的。
程宇航认为,赣南的落后是全方位的,要求中央的支持也是全方位的。

  本报记者 程 旭

  实习记者 曹金姗 陈 冲 江西赣州、兴国、宁都 、瑞金、南康报道

  一年前的6月29日,在纪念建党9 1周年和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苏区振兴意见”)。

  这被认为赣南苏区迎来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地位,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振兴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对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性作用;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也是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战略需要。

  此前,赣南苏区四周分别纳入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长珠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而赣南苏区一直处于国家区域发展优惠政策的边缘地带。

  由于战争创伤、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发展滞后,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社会民生问题突出,部分革命后代生活依然困窘。形成了特殊的“红色贫困带”。

  造成苏区长期贫困、经济发展水平严重落后于邻近的珠三角、福建、甚至中部地区的原因很多。如大型国企很少在赣南投资;地域条件先天不足,优势产业没有做好。而稀土等资源型产业处于贩卖资源的初级阶段,难以成为赣南苏区经济转折的依托。其中,最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部分地方主要领导思想落后、保守。

  至今,“苏区振兴意见”已实施了一年,本报记者深入苏区基层,调查苏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

  “振兴苏区意见”实施以来,除了中央加大了资金扶持外,苏区自己落实的大项目并不太多。在研究者看来,在招商困难的背景下,苏区或许可以借鉴江浙模式,扶持内生力量,释放民间潜力。

  1. “红色贫困带”

  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程宇航研究发现,改革开放30年来,赣南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不断扩大。

  “按照现在的标准算是危房了。”萧学传说。

  他正坐在自家的客厅兼餐厅里。房间只有7平方米左右,除了一台笨重的老款电视、一台小冰箱外,再没有像样的家具和家电了。

  萧学传18岁左右开始在江西赣南苏区的兴国县煤矿工作,他和老伴的工资一个四五十元,一个二十元左右。1976年,两人省吃俭用盖了这栋小楼,上下各三间,下层是砖木结构,上层是土坯。1986年,萧学传提前退休。现在,他每月退休金1800多元,而2013年前,才1000多点。

  77岁的萧学传有糖尿病,一个月要花几百块吃药。萧学传的老伴原来在镇办企业,下岗后再没有任何收入。萧的儿子最初接父亲的班在煤矿上班,下岗后一直没找到正式工作,靠打零工养家。全家唯一的稳定经济来源就是萧学传的那点退休金。

  萧学传有一个引以为荣的地方—他是共和国最年轻的上将萧华的邻居。萧学传的房子就在萧华将军旧居隔壁。

  萧华原名萧以僔,江西兴国萧家村人。1929年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当年,萧华将军走出兴国,就是为了解放全国人民、让全国的贫苦民众过上高品质的生活。萧华将军或许没有想到,建国60多年后的今天,在他的故乡,乃至在整个赣南苏区还有一批在贫困线上挣扎的民众。

  赣南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共和国的摇篮。赣南中央苏区为革命奉献巨大。赣南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0.82万人,占全国革命烈士总数的7%。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的8.7万人中,赣南籍红军就有5万人,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烈士倒下,不少家庭“全家革命,满门忠烈”。中

  央红军战略转移离开中央苏区后,当地民众遭到敌人的疯狂报复。这极大地破坏了赣南老区的生存发展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赣南老区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赣南苏区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850万(2010年数据)。当年的数据显示,赣南人均GDP仅是全国平均数的44.67%,是江西全省平均值的63.04%,排在11个设区市的末尾。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江西21个,赣南就占了8个,是最多的一个地区。江西13个省级贫困县,赣南占了2个。在国家扶贫办划定的13个贫困县集中连片的片区中,赣南地区列入其中。赣州市前主要领导2010年曾给交通部长汇报,江西老表还有70多万间毛坯房。

  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程宇航研究发现,1990年,赣南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1187元,比同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87元)差了200元;2010年,赣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到14203元,而同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却上升为19109元,比赣南高了近500元。赣南农村居民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从1990年相差84元扩大到2010年相差1737元。

  2010年,赣南石城、寻乌两县的财政收入分列江西省倒数第一和第二。2012年,兴国县的GDP才满百亿,财政收入不足10亿元,还不如广东一个乡镇甚至一个村。2012年底,赣南宁都还有贫困人口2.73万。

  2010年,赣州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128.31亿元和79亿元,只是全省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10.47%、10.15%,只及全国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0.15%、0.19%;人均地方财政收入930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0%、江西人均水平的55%。薄弱的财力,严重制约着赣南的发展,使得赣南的发展缺乏后劲。

  “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30年来,赣南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程宇航说。

  导致这种局面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历史问题。

  2. 建国后持续“失血”

  赣南为保护环境主动放弃了一些发展机会,客观上也制约了赣南经济的发展,同时,这种牺牲也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转移支付,更加剧了赣南经济的滞后。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很长一段时期实行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国家从农村汲取资源投入到城市和工业体系建设。作为农业大区,赣南输送出大量农副产品。据测算,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仅粮食、生猪、油料、甘蔗和竹木,赣南苏区农民就为城市和工业提供了1785亿元的“积累”。

  ( 下转第14版

  此外,由于赣南是赣江水的源头,为保护赣江和东江的一江清水、保护鄱阳湖经济区的环境,东江、赣江源头的寻乌、石城、崇义等县已撤办了工业园区;赣州市已连续八年禁伐阔叶林、沿江工业企业一律后退1.5公里。近五年来,赣南关闭和搬迁了2540家企业,拒绝了3150多个对环境有破坏或污染的产业投资项目,累计经济损失不下千亿元。许多当地的居民为了保护生态而搬迁。

  赣南为保护环境主动放弃了一些发展机会,客观上也制约了赣南经济的发展,同时,这种牺牲也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转移支付,更加剧了赣南经济的滞后。

  近年来,中央政府加大了对原中央苏区“一对一帮扶”,这种帮扶作用立竿见影,通过上级部门资源优势,帮助赣南建立产业,或搞好基础设施。

  这种帮扶仅仅是资源的流动,“实践的过程中要把重点转移到"软实力",比如地方教育、医疗卫生、社区建设、地方制度、观念、文化等方面,而不是只修好一条路。”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圣中指出,“要依靠人观念的变化、能力和素质的变化带来发展。”他同时指出,“政府干预太多反而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政府在经济领域应该创造空间,做好市场开放和市场秩序的保护,适当运用经济措施,引入一些有实力、有技术的产业。同时,为本地的中小企业和本地人才创造发展空间。”

  赣南发展滞后,还与交通设施滞后密切相关。

  3.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赣南老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欠债甚多,但在投资方面不仅未能超常发展以缩短差距,反而赶不上全国的平均水平。

  赣南地处南岭、武夷山、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丘陵和山地占到了土地总面积的83%。这样的地形地貌必然造成交通不便,是长期制约赣南发展的瓶颈之一。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指出,闽粤赣湘四省交界的地区,远离经济中心,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省与省、市与市、县与县之间的交通投入比较有限,这造成了赣南地区基础设施较差,影响了发展。

  过去,赣南18个县之间都不通高速公路,阻碍了物资流通、信息交流。这种封闭状态,在计划经济下对经济的影响不大,但在市场经济环境里就表现得非常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尽管赣南在基础设施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外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赣南老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欠债甚多,但在投资方面不仅未能超常发展以缩短差距,反而赶不上全国的平均水平。”程宇航表示。

  以2010年为例,赣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2.6238亿元,只占当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25%、全省的8.1%,远低于赣南人口占全国、全省人口的比重(分别为0.62%和18.78%)。在江西,赣州是最大的设区市,其人口占全省人口将近1/4,面积占全省将近1/5,但2010年赣南固定资产投资却只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12(8.1%),这必然是旧债未还又欠新债。

  前赣州市交通局副局长、赣州市赣商联合会刘昌民秘书长认为,正因为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人才不足、没有大市场支撑,导致国家大工业布局很少布局到赣州地区,造成赣南项目“先天不足”。

  资料显示,“一五”期间,赣州地区只建设了一个水电站。后来,江西省乃至国家的一些大项目,如汽车厂、钢铁厂等大都放到了河运、陆运、空运便利的江西九江、南昌等地。近年来,赣南苏区范围内制造业等大型工业有所发展,但还比较少,如江铃汽车虽然进驻了赣南部分地区,但规模不大。较大规模的企业基本上也都集中在赣州,很少到下面的县。这加剧了赣南内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其实,赣南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一定的发展条件。

  4. 资源优势没有发挥

  赣南片区的矿产虽然非常丰富,但是钨矿、稀土资源都在国家控制下,同时,钨矿、稀土资源的加工都不在本地,并没有给当地经济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

  赣南的南康、大余、崇义等地的钨、钼等稀有金属矿藏丰富,钨的储量占全国六分之一,素有“世界钨都”之称,赣南钨业迄今有百余年开采史。此外,江西还是稀土王国。赣南有长江以南最大的冶金学院,以前很多钢铁企业的技术人员,都是出自赣南冶金学院。在钢铁和冶炼技术领域,赣南有一定的教育优势。

  但赣南的发展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赣南片区的矿产虽然非常丰富,但是钨矿、稀土资源都在国家控制下,实行配额限制,受各种人际关系影响,只有少数人能够拿到配额。同时,钨矿、稀土资源的深加工,哪怕是粗加工都不在本地。因此,这些矿产资源并没有给当地经济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

  “赣南钨矿的深加工和稀土深加工有很大的潜力,赣南要培育自己的矿业企业。”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程宇航认为。

  既有的发展事实说明,区域性矿业企业也是可以做大的。比如紫金矿业、山东招金等,虽然最初都只是区域性小企业,但由于这些地方矿业企业视野开阔,一方面走出去,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买矿、储存矿产资源;另一方面加强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最终都做成了行业领先企业。

  遗憾的是,目前,赣南当地的矿业企业并没有能够担此重任。

  “赣南矿产的产业梯次没有规划好,更没有设置权限。比如,可以要求减少原料卖出,适当引入深加工企业,不但可以解决大量就业,且可以提高附加值。”赣南某矿业企业负责人说。

  但是赣南“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没有比较强的工业。工业不强就很难一下子脱贫致富,但工业很容易容易破坏生态。有些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业破坏了生态,走了些先发展后治理的弯路。赣州市委市政府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 赣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张均卿提醒。

  而赣南地方政府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赣州市委常委、瑞金市委书记钟炳明认为,矿产资源开发这样对环境会有影响的项目,应从国家大局的高度上从长计议,不能因为赣南现在经济落后就拼命开发;开发的过程中,也要利用先进技术减少污染。

  除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外,赣南苏区还有一个机会是对接福建、广东产业转移大潮。

  5. 错失产业转移时机

  在前一轮承接中,那些没有抓住时机的赣南地区,现在想承接产业转移会面临多重困难—现在土地整理、产业推进的成本都非常高;环保要求也高了,势必影响一些产业的落地。

  北方投资集团投资的中国中部家具产业基地“泓泰家具会展中心”宣传资料,特别强调“广东家具企业进入新的布点周期”,广东“产业升级、腾笼换鸟”,因此,“江西南康无论是从产业基础还是从市场以及政策扶持上,依然成为广东家具产业的首席承接地。”

  对于南康这种已经有一定产业基础的赣南县域来说,承接广东、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有一定的优势,但在产业基础不太好的赣南其它地方,这种承接显得非常勉强。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圣中认为,赣南承接产业转移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承接方基于长效发展的考量,会有选择性的承接。目前并不是来者不拒毫无选择,而是权衡环境保护问题,对于部分对环境有污染的产业不予引进。另一方面,一个产业的转移和生存,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如对劳动力、信息、产业群、产业链、交通和市场等的依赖。以赣南苏区和广州为例,前者的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县域之间,限制了劳动力的丰富性,而广州的劳动力却来自全国,因此不论是劳动力的数量还是质量,赣南地区都远远落后于广州等发达地区。

  在前一轮承接中,那些没有抓住时机的赣南地区,现在想承接产业转移会面临多重困难—现在农民都知道土地值钱了,土地整理、产业推进的成本都非常高;此外,国家和民众的环保意识非常强了,势必影响一些产业的落地。

  一名江西本地人说:“原来拿着刀就去挖,挖出来就是地瓜,现在要求刀子更为锋利”,赣南招商面临自我标准提升和客观环境的制约。

  事实上,作为贫困落后地区,赣南苏区一些地方招商艰难,招来的企业,要么是有一定污染的,要么是高耗能的,一些地方的工业园则变成了工业地产。

  既然招外来企业很难,那么,培养赣南本地企业就成为了重要选择。

  6. 扶持内生力量

  赣南要充分发挥民众的智慧,鼓励全民创业,培养内生力量。为此,要改变过去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格局和制度,降低创业门槛,如为进驻当地的企业提供适当的优惠。

  距离赣南不算很远的福建晋江已经成为中国休闲、运动用品制造中心,民营经济非常发达。

  事实上,赣南民众充满了智慧,又非常勤奋,是可以靠自身努力成功的。赣州雨轩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全英就是在赣南获得成功的。

  1970年代未,胡全英出生在大余县的一个小山村,涉世之初,胡全英因为没有够高的学历与社会经验,只能挣扎在社会底层。但不论在家乡还是到广东制衣厂当流水线工人,她都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1999年,胡全英回到赣州到一家酒店做服务员,后被提拔为经理。2009年,胡全英注册成立了“赣州雨轩贸易有限公司”。目前,她经营的企业已经成为赣州当地茶叶界的一个著名品牌。

  胡全英不过是赣南本土众多创业中的一个。内生型发展模式中,领头人才和核心人员往往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南康的家具产业就是一个例子—当地有能力的人早期到广东打工,学习家具制造的技术,回本地创业后,很快形成了产业群。南康发展的并不是给了多少钱,也没有从天而降的产业,南康经济是南康人自身创造出来的。

  在刘圣中看来,内生型发展的江浙模式有其独特性,赣南老区跟江浙的最大不同就是江浙一带的市场经济非常完善,市场化人才丰富,而苏区在这方面最缺乏。苏区当地人居住在大山里,出门少、见识不广,风险意识小,不敢冒风险,这恰恰与市场型人才相违背。

  “所以,苏区首先应该挖掘和培养人才,一方面请一些专家讲课,一方面组织他们走出去看看,开阔视野,学习新的理念;同时政府等帮他们联系对口支持。比如,这个地方需要市场就帮扶对接市场,另一个地方需要技术就组织相关部门培训技术。”刘圣中建议。

  在这一思路下,赣南要充分发挥民众的智慧,鼓励全民创业,培养内生力量。为此,赣南要改变过去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格局和制度,降低创业门槛,如为进驻当地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减免,为企业提供一些尽可能优惠的场地、平台,并且在人才引入上给予更多的保障。政府应该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在自身现有的环境下寻求革新、创新。显然,这需要领导放开思维,营造一个全民创业的大环境;而且要几任领导连续扶持,至少10年甚至20年坚持。

  显然,与招商引资、迅速见效相比,培养内生力量是持久战,更考验赣南领导的耐心与耐力。

  从另外的角度看,赣南经济发展整体比较滞后,但生态环境不错,这本身也是一种优势。

  7. 充分发挥生态优势

  赣南有很好的自然条件,污染比较少,基于赣南的生态优势,或许可以发展农业产业。为此,赣南或许可以试行“土地银行”等创新,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提供便利。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尹继东认为,赣南有很好的自然条件,污染比较少,基于赣南的生态优势,或许可以发展农业产业。农业产业对环境基本上没有什么破坏。有一些国家也是完全的农业国家,他们的日子也过得很好。因此赣南要把自己的生态牌打好。比如江西吉水的吉水米口感非常好,如果能打出品牌,可以卖到五块—十块一斤。

  现在赣南的农业已经有了一些不错的产品,脐橙、柑橘等水果种植有一定的规模了。而宁都的砂锅蒜蓉空心菜非常美味,江湖传闻,到宁都没有吃空心菜,不算到了宁都。但是,宁都的空心菜产业规模尚很小,且还没有如沙县小吃那样很响亮的品牌。

  尹继东觉得,赣南可以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食品的区域性品牌。以赣南脐橙来说,借助国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扶持,把绿色、生态要素加进去,作为区域品牌走出去江西乃至中国。此外,还可以发展食品加工产业,就近采用当地的农产品,打绿色、生态的牌子,以此提高农产品的价值。

  “广东有一些种植无公害蔬菜的供港蔬菜基地,在农业产业方面,赣南还是有一定的潜力可挖的。” 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程宇航说。

  遗憾的是,我们调查发现,赣南苏区撂荒的地很多,这一方面是很多青壮年都去外地打工,家里没有人耕种;另一方面是在小农户经营形态下,土地产出有限,农户感觉没有太大的价值。

  农业要提升产值,关键是标准化和规模化,通过分工、协作以及规模化,或许能够卖到广州、深圳,甚至香港地区和国外。

  但是,目前赣南各县域各自为战,还特别成规模的大型农业企业。

  江西籍企业家谢丰州想在赣南规模化养殖生态猪、做高端农业等,但面临的一大难题是现在赣南苏区土地分割严重,一些老表在土地撂荒的时候没有感觉,但一旦要转让出去的时候就会要价很高;另外,一些老表合约意识、法律意识不强,随意解约现象严重。此外,苏区平地很少,是多山多丘陵地带,难以进行大型机械化作业,发展规模农业有一定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赣南或许可以试行“土地银行”等创新,进行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提供便利。

  在苏区振兴计划颁布前,赣南学者呼吁中央给予赣南更多支持。

  8. 赣南呼吁顶层设计

  在过往的发展中,赣南已经落后了,赣南要跨越式发展,不能搞平均速度,必须追赶、要速度还要质量,这意味着,赣南发展需要江西,甚至全国的顶层设计和支持。

  一个地区的增长极总会有一些中心,从核心区不断向外扩散、逐渐带动周边的发展,这是常见发展模式。

  一种观点认为,赣南面积较大,增长极在赣州,但赣州产业辐射力度不足,这样的问题是很难在短期内解决的。如果强化赣州的发展,给予更多政策扶持,就能发挥更好的发展核心作用,使赣南18个县能够被很好地带动起来。

  另外,赣南的发展还必须打破行政区域的分割,要按照区域而不是区划的概念发展,发挥跟广东的联系。赣南跟广东的联系比跟南昌的联系多,广东直接辐射到了赣南,赣南的人到广东、福建做生意、工作的人比到南昌的还多。

  “在过往的发展中,赣南已经落后了,赣南要跨越式发展,不能搞平均速度,必须追赶、要速度还要质量,因此,政策需要给赣南倾斜。”赣南某县领导说,比如,钨和稀土是赣南的优势产业,国家如果有绿色上市通道,赣南的稀土和稀有金属产业就能发展的更快。

  这意味着,赣南发展需要江西,甚至全国的顶层设计和支持。

  程宇航指出,作为中央苏区核心地带的赣南地区,既要义不容辞地当好领头羊,与闽西、粤北紧密联系,牵头搞好中央苏区振兴规划的编制;又要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大胆向中央陈述赣南的实际情况,争取中央给予更多、更好、更优惠的帮助和支持,借势而上,推进赣南老区发展。

  程宇航认为,赣南的落后是全方位的,要求中央的支持也是全方位的。但比较起来,应着重在如下几个方面:要求中央把赣南所有的县(包括现在的市、区)全部纳入中央苏区范围。鉴于当年红军的活动包括了赣南全境,赣南各地的人民以各种方式支持了红军、支援了苏区,国民党反动派围剿中央苏区时和其后对中央苏区的反攻倒算中,整个赣南人民的生命财产也都遭受了及其惨重的损失,提出这样的要求理由是充分的。

  此外,赣南可以要求中央给予一笔老区贡献牺牲补偿金;中央给予老区一笔生态补偿金。在革命战争年代,为支援红军和苏区建设,赣南的生态遭受了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以后,赣南为保护好赣江源头和东江源头的生态环境,放缓甚至放弃了对自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延缓和放慢了自身的发展。

  赣南民众还希望中央给予赣南老区一笔资源补偿金。赣南钨业为中国革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长期超负荷开采,钨资源面临枯竭,同时在生态环境和地质地理方面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此外,赣南学界还要求中央为赣南老区设立扶贫开发补助基金、赣南老区民生保障资金、赣南老区社会保障保证基金等;希望中央给予赣南老区特殊政策,赋予先行先试的权限如产业扶持政策(工业、交通运输、农业、服务业)、财经优惠政策(财税、金融、土地)、社会事业扶持政策(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科技扶持政策、文化扶持政策等。

  “以前没有提出那些要求,有历史的原因、认识上的原因、社会大环境方面的原因,现在到了提出这种要求的时候了。”程宇航说。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尹继东则认为:“前提是要看清楚赣南的方向在哪里,如果目标不明确、发展的方向和优势看不出来,就算有政策也不会做得好。”

  “政府今后要承担主导和引领的角色。在市场经济下,政府可以在市场上引领经济往哪个方向走,不要包办代定,包办代定是搞不好的,政府应该是个指挥员而不是一个战斗员。” 赣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张均卿指出。

  赣南自身也需要补课。

  9. 软实力需大力提升

  最大的问题是干部群众的思想不是太解放,还是应该向广东那边学习,有了好的政策,要把政策敢于用起来,打破思想禁锢,加大改革的力度,用好中央的扶持政策,打破禁锢。

  由于赣南地区长期贫困落后,优秀的劳动力(青壮年)外流到了外省,如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打工。据统计,单单宁都一个县就有20多万人长期在外工作、生活。此外,大量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也选择到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城市工作,导致赣南本地的劳动力素质受到影响。

  很多赣南人在外地创业,有的非常成功。如兴国出去的很多人在珠三角将企业做得很大,但不想回来。有个在佛山打工的兴国人,后来成为了当地一个较大企业的老板,他曾经想回兴国创业,但发现无法适应当地的政治经济环境。

  “现在赣南某些地方政府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保守,个别地方官员则比较贪腐,吃拿卡要还比较严重。”他直言不讳地说,“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要有开放的思想,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但赣南个别地方的官员显然不能适应,他们就是一群官僚”。

  “改革开放的东风,吹到这里已经成了暖风,再往北就成了北风,又反过来了。”一名在赣南浸淫多年的江西商人说。

  “最大的问题就是干部群众的思想不是太解放,还是应该向广东那边学习,有了好的政策,要把政策敢于用起来,打破思想禁锢,有好的技术工人回来了,要加大改革的力度,用好中央的扶持政策,打破地域间的禁锢。”程宇航说。

  一名赣南企业家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一年前,清华总裁班50多个企业家想在兴国县搞个活动,主办机构与兴国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和争取,但有关部门对这个活动没有做任何表态,更没有做任何支持,最终,50多个企业家在兴国出席了那个活动,但兴国县委、县政府没有一个领导出来见这些企业家。而在内地很多县市,主要领导带队去珠三角地区招商,拜访企业家已经成为了重要工作。

  “这种反差说明,兴国地方领导内心深处对企业家并不重视,更深层次是这些官员还缺乏服务意识,更多是官老爷的心态。”一名参与这次活动的企业家抱怨说。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在民营经济发展相对不错的南康,一些主管机构领导的思想也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保守、落后,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赣南振兴任重道远。

  作者:程 旭 曹金姗 陈 冲
business.sohu.com false 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epaper.21cbh.com/html/2013-09/30/content_78616.htm?div=-1 report 13225 赣南或许可以试行“土地银行”等创新,进行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提供便利。程宇航认为,赣南的落后是全方位的,要求中央的支持也是全方位的。本报记者程旭实习记者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