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中国大多数城市的水价只是欧洲大城市的十分之一,想想看如果你的城市的水价上涨10倍,你会作何反应,也许这就是公用事业面临涨价困境的原因。
一场台风降雨,让中国不少城市都经历了内涝。在这个时候谈论水荒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但我们试着将短暂的记忆延长,还记得几个月前那持续高温的天气吗?也许在那个时候谈论水荒更能吸引眼球,但中国水荒早已超过了自然天气的旱涝,水荒蔓延在中国土地上。
也许你生活的地区并不缺水,但有些事实你知道会触目惊心:
- 1950年代中国的河流数量有5万条,如今只剩2万3千条。
- 中国一年要使用6000亿立方米水,将立方米换成我们交水费时常用的吨数,1立方米是1000升,而1000升就是1吨,6000亿立方米正好对应着6000亿吨水,人均要使用400吨水,这是平均美国人使用的四分之一。
- 中国的水资源不平衡,五分之四的中国水资源在南方,而半数国民和三分之二的农田在北方。
- 北京的水资源稀缺程度堪比沙特阿拉伯,每年人均100吨水。从1970年代算起,地下水位如今已经下降了300米。
在《经济学人》最新的文章中,这些数字甚为扎眼。在过往的媒体报道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关于中国水质的报道,间或其中还有桶装水商战的故事。在中国进行街头采访,人们大都回答知道中国水资源短缺。短缺的故事在中国无甚出奇,何况水分布不平衡,让祖国各地的人们对短缺并无相同感受,人们并不把水资源短缺当成一件严重的事情看待。
但所有这些报道,都“没有60年时间,2万7千条河流消失”这样具有形象感和冲击力。也许你生活的区域并不缺水,但当你听到“2万7千条河流消失”时,你还是能对水资源的现状有了新认识。
水荒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水荒意味着短缺,如果伴随着污染与使用效率低下那就更为糟糕。据统计,2007年黄河沿岸有4000个化工厂,三分之一的水甚至用于农业都已不合格。2009年世界银行说中国水危机的成本是GDP的2.3%。在中国的工业用水只有40%是回收使用(这一数字只是欧洲的一半),其余的都倒进江河湖泊之中。可是在效率上,使用每吨水中国产出是8美元,而对欧洲国家平均来说每吨水产出58美元。当然,这些国家比中国富,但远没有富到七倍的地步。
中国大多数城市的水价只是欧洲大城市的十分之一,想想看如果你的城市的水价上涨10倍,你会作何反应,也许这就是公用事业面临涨价困境的原因。
当然《经济学人》的文章并没有止步于此,文章还讲到了中国的南水北调和雅鲁藏布江的水利工程。最终南水北调每年将运450亿吨水,花费4860亿人民币解决中国水资源不平衡的问题,《经济学人》称此花费比海水淡水处理相比还要贵。但是仔细琢磨,即使进行淡水处理,同样需要跨区域调水,只不过从南水北调,变成东水西运而已,具体花费仍然不得而知,在南水北调过程配套的公共建设带来的经济拉动作用也并未计算在内。而雅鲁藏布江水利工程则是需要应对下游地区不同国家的担忧以及由此而生发的政治问题。
或许,在未来,“滴水贵如油”真的可能发生。
(作者系资深财经媒体人)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