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振盛 上海报道
今年以来,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渣打中国”)将原有独立的私人银行部门整合进“优先理财及国际银行”部门,并与财富管理部一起组成新的“财富管理和优先及国际银行”业务部门。
早在2007年6月,渣打中国就推出私人银行业务,在外资行中属于先行者。此次组织架构整合是渣打中国个人理财业务近两年的重大调整,之后私人银行也在内部更名为私人财富管理。
整合原因是什么?运行效果如何?10月中旬,本报记者专访了渣打中国财富管理和优先及国际银行董事总经理黄忠威。
《21世纪》:整合后,财富管理和优先及国际银行如何定位?
黄忠威:目前渣打的优先理财和私人财富管理的门槛,分别是在我行的每月存款与投资总额(日均余额)50万和300万人民币,前者的金融需求主要是财富增值,后者是财富保值与家业传承。
整合的目的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让高净值客户将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更多服务。具体来说,财富管理部侧重于产品端对金融产品和理财方案的专业设计,而优先理财及国际银行部则凭借对客户的了解,侧重在渠道端。新的模式将增强各自协作能力。
《21世纪》:目前你们的银保业务情况如何?
黄忠威:渣打目前在国内20个城市的75个网点开展银保业务,为客户在财富保全、子女教育、退休养老、健康保障、财产传承等各方面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今年,渣打中国的年化标准保费收入较去年增长40%,银保业务对整体个人理财业务贡献已接近30%,其中60%的业务贡献来自高净值人群。
《21世纪》:现在中外资银行对中高净值人群的争夺很厉害,你们如何增加客户黏度?
黄忠威:增强投资者的黏度,一是基于服务体系和团队配置(即客户经理+产品顾问团队);二是基于系统平台的资产规划服务和理财建议书。尤其对于具有发展成为私人财富管理客户潜质的客户,即使资产规模相同的两个客户,他们的风险属性,生活背景,现金流需求,投资目标、货币及资产类别的分配倾向都不尽相同,因此渣打需要做一对一的个性化定制。
作者:刘振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