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目标是2015年前后搭载国产混 合动力总成的车型在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国产,以期尽快成为真正国产、普及节能新能源车,且产品阵容最丰富的汽车厂商。”丰田汽车公司专务董事山科忠说。
丰田的举动,是日系车目前在华谋求“复兴”的一个样板。从丰田召回开始,日系车在华销量就开始接受挑战,而2011年日本大地震及日元升值更是对日系车的销量造成了影响,大多数日系车的销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市场份额也出现了持续下滑。这种情况伴随着2012年中,中日关系局势的紧张走到低谷,日系车在华销量可以说是几乎腰斩。
这对日系车来说可谓是一个沉痛的打击。因为伴随着中国市场的失利,日系车企在全球的业绩表现也正在或已经被竞争对手赶超。而鉴于此,痛定思痛的日系车在中国市场上也正开始采用一系列的手段推动失地的收复。
这将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因为就在日系车知耻而后勇的时候,它的竞争对手也在采用更为凌厉的作战手段。比如法系车在不断引进A+级车,B级战略性车型,德系车在技术上一再做升级,韩系车在不断抢占日系车的市场,就连自主品牌也开始升级突破,比亚迪资源重新整合,吉利吸收沉淀,奇瑞品牌重组,长城“T”动力破甲而出……
在这种情况下,日系车真的能够重现当年的雄风吗?
现实:以低价促反弹
1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北京发布了10月份汽车行业产销数据。数据显示,10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1.60万辆和193.26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0.7%和20.3%。
这其中,日系汽车的销量增长最为明显。10月,日系汽车品牌乘用车销量共计27.28万辆,市场份额恢复到17%,销量同比增长达到1.8倍。而去年同期,日系品牌市场占有率曾跌破10%。
这已经是日系车连续两个月取得高增长了。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说日系车在强势复苏。然而现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毫无疑问,日系车能有如此漂亮的销售数据,主要得益于近几个月来多款新车集中上市。今年8月底丰田将新一代RAV4引入中国市场,极大地推动了9、10月丰田在华整体销量的上涨。另外,9月一汽丰田新锐志的上市,也吸引了很多消费者。
9月,长安马自达CX-5的上市可谓极大地提振了马自达在华的销量,结束了马自达在华十几个月的负增长。
而与之相比,东风日产则走出了多点开花的策略,包括新天籁、新轩逸等车型都有着比较好的销量表现。“新天籁、轩逸、逍客这三个车型占了总销量的一半,最主要是这些新款车型在拉动销量。”一位东风日产的销售人员说,消费者对新车型的关注度相比其他车型更高。
在中国车市,新车从来都是拉升销量的法宝。只是,在新车的背后,日系车在新车上所采取的价格策略也同样惨烈。
不久前,一汽丰田新威驰入市,与老威驰相比,新威驰入门价几乎便宜了两万元。而在B级车市场,日系车曾经的战线更是几乎全面失守,凯美瑞、天籁等热销型款已经不复是当年的高配车型。
未来:以价值谋发展
事实上,假如没有一系列的客观因素,日系车在华也同样面临危机。通观近几年日系车在华的发展历程便可知,日系车这几年对中国市场一直存在一种战略性的误判。日本汽车制造商在适应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方面行动迟缓,包括不能迅速适应中国车主对车型不断变化的口味,以及SUV等市场的发展。它们尤其专注在中国南方地区出售高端车型,但在寻找西部地区客户方面却进展缓慢。更要命的是,日系车在华的本土化战略深度缺位,导致车型不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新车售价也居高不下。
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危机给予日系车企的其实是一个警钟。它敲震的是日系车企缓慢而迟疑的决策进程,敲醒的是日系车企那个曾经在享受着的心。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日系车企在中国市场的策略正在变得逐渐“激进”。最明显的是,日系车在更先进技术方面引进的速度已经明显加快。
比如丰田对混合动力技术的推广以及相关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推动就在迅速进行着。在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的竣工仪式上,丰田方面表示,随着中国研发中心的竣工,混合动力系统主要组件—电池、逆变器、变速驱动桥的现地化生产也将开始。这标志着原来丰田总部对合资企业的技术支援战略性的前移到中国本地。
而马自达则史无前例的开展创驰蓝天技术的品牌宣传。这一技术从整车技术革新出发,集成了当前从发动机、变速箱、车身到底盘的一揽子技术优势。创驰蓝天发动机最终实现了节油15%、动力提升15%的双重优化。
此外,在营销策略上,日系车也开始在突破传统。比如从今年起,东风日产便开始使用以产定销的“牵引式营销”。这一策略开创了行业先河,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东风日产销量的复苏。
而在这一过程中,尤为值得关注的则是日系车企在本土化方面的提升。目前,争夺售价在10万元以下汽车市场的还都是中国企业,但高端市场拥挤不堪,外资汽车制造商也已无法再忽视这个入门级市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与美欧汽车制造商争夺市场,竞争及成本压力就势必迫使无法忽视中国入门级市场的日系车商增加中国的零部件采购。而日元走软以及钓鱼岛事件引发的反日情绪,也都在加大日系企业面临的压力,提升中方合作伙伴引入本土供应商的话语权。可以说,这才是日系车企业在中国市场所真正深度发生着的变化。
我们由日系车的反弹数据可以看出,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上依然有着强大的号召力。这充分印证了时间是最好的疗伤剂,它可以冲淡政治方面的影响因素,但市场竞争是一场长途赛跑,比拼的是在每个节点的物资补给和体能分配。现在,日系车在中国市场做的是一种补课的工作,它的未来发展是由补课的成果决定的。所以现在谈日系车全面复苏,似乎还有点为时过早。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