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9日电 题:两岸三地“企业家二代”畅谈“接班”
中新社记者 石龙洪
两岸三地家族企业近年来面临“接班”难题。9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ECFA海峡两岸暨香港民间经贸合作论坛上,多位来自两岸三地的“企业家二代”结合他们的经历,畅谈企业“接班”问题。
台湾工业银行常务董事暨集团策略长骆怡君认为,“企业家二代”分“继承”和“接班”两种,前者只是“继承”财产,而真正的“接班”需有承担的态度和行动。
当被问及,年纪轻轻就开始“接班”,是否压力大?她回应说,祖先留下的产业并非包袱,而是动力,“拥有更多的资源,理应承担更大的压力”。
杭州(娃哈哈)洪胜饮料集团总裁、中国内地首富宗庆后之女宗馥莉说,“我是一个直率的人,希望做真实的自己”。
她认为,外界过于在意她的身份,而非她做了什么。她说,“我不太在意接不接班,在意的是有自己的理想,管理企业也一样”。
宗馥莉还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与父亲创业的时代大不相同,企业需以改变来适应变化。
谈及梦想,宗馥莉说,“父亲是个标杆,也是一个竞争对手,我要超越他”。
浙江万事利集团董事局主席屠红燕认为,自己不是“富二代”,而是“创二代”、“新生代”。她说,作为“企业二代”,将老一辈的精神在继承中弘扬,弘扬中创新是应有的使命。
万事利集团以生产丝绸为主业。屠红燕将《孙子兵法》等文化概念植入丝绸产品中,以文化创意、科技发展,创造了企业新生命。
为此,她说,“母亲在做产品制造,而我在做是文化创造,所以我是"创二代"”。
浙江新光饰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虞江波则认为,对企业精神的传承比财富的继承更重要,需向上一辈学习的不仅是经验,还有创业精神。他说,“时常想母亲当年是如何创业,承担起企业和家庭的双重重任,以此激励自己”。
香港金利来集团副主席兼行政总裁曾智明在海外留学后,回归家族企业。他说,尽管与父辈在观点上有所差异,但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使命与父辈相同。他还说,父辈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人感动,“企业二代”需有承担的精神,助父辈创建的企业在壮大后持续发展。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