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刘旭 发自北京
今年以来,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车内空气质量的净化技术,正在成为车企营销的新卖点。日前,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介绍旗下沃尔沃车型时,曾半玩笑地说,沃尔沃的车内空气质量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 “开门是北京,关门是北欧”的体验。
“雾霾如此严重的情况下,作为重要代步工具,让消费者在车内可以呼吸稍好的空气,越来越重要。”盖世汽车研究院院长陈文凯向记者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的出台已提上日程,有望在2015年出台。
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告诉记者,对比现行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强制性标准将更具约束力,同时该标准将进一步细化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指标,检测标准将更为准确和完善。
2015年或出台强制标准/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疾病教授郭兮恒向记者介绍,近年由于车内空气污染导致或诱发的疾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现代人类的最大威胁之一。今年以来,由车内空气污染所引发的纠纷,也是此起彼伏。同时,车内材料的选择、空气质量标准也成为部分汽车企业的重要卖点。
绝大部分消费者认为,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是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不断的根源。根据盖世汽车网调查,持这一观点的消费者占比高达71%。另外,调查还反映出,有24%的消费者认为,整车厂商漠不关心也是一大原因。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仅有一部《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宋广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南》于2013年3月1日出台,是行业“推荐性标准”。而国家标准当中涉及产品安全、人身健康的标准,一般都要成为强制性标准。因此,现在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已列入环保部明年的强制性标准制订计划中,预计2015年将出台。届时,达不到要求的车辆将被强制召回。
实际上,汽车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中国汽车消费仍不成熟,车内空气质量远非人们购车时考虑的首要因素,购车者首先考虑的往往是价格、外观内饰及品牌等。
因此,消费者的不重视又直接导致汽车厂商的漠视。分析人士表示,在没有强制标准的要求下,汽车企业往往会选择成本更低而非更加环保的材料,而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他们更加漠视消费者权益。
在业内人士看来,车企会随着强制性标准的实施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但这对当前车内空气质量状况的改善有多大影响尚待考证,其中的关键点或在于针对车内空气污染的惩罚力度有多大。
宋广生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对于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检测只有苯、甲醛等8项,这远远不够。同时在检测方法上,目前,我国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兼仅停留在正常状态下,对于高温、行驶中的空气质量均无检测项目。
环保材料应用成达标关键/
实际上,车内空气质量污染源头就是原材料,因此环保材料的广泛应用成为车内空气质量的重要保证。
根据盖世汽车网的调查,有54%的消费者认为,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关键点在于广泛使用环保材料,特别是低散发材料;其次,整车厂商与零部件公司加强新环保材料的研发也至关重要。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车内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塑料内饰件,它们会向空气中散发苯类和甲醛等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另外,汽车生产过程当中的工艺和材料,也会造成车内空气污染,比如喷漆工艺、底盘的阻尼板材料应用等。
由此可见,使用低散发材料和新环保材料,成为当前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一家汽车原材料提供企业负责人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主机厂越来越重视原材料的环保水平,这对于原材料供应企业是好事,从源头控制污染十分重要。
不过,盖世汽车网的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于车内空气质量的改善前景并不乐观。数据显示,仅有32%的消费者认为,整体上,汽车行业将会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而有29%不太看好这一问题在短期内解决的可能性,他们认为,仅会有少数车企重视这一问题。
陈文凯表示,业界对可能于2015年出台的强制性标准执行力度存在担忧。车内空气对人体将产生的影响,贯穿着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在消费者日益重视,同时法律法规逐渐完善的前提下,汽车行业理应更加重视车内的空气质量,从源头上对材料选择严格把控,广泛使用低散发的环保材料,以彻底改变国内车内空气的污染现状。
作者:刘旭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