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最后一个月已经来到我们身边;本年度葡萄酒销售的各类数据最早会在明年1月中下旬公布。对于波尔多而言,今年如同坐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所以现在重提上一个年度——2012年的数据作为参照,时机再合适不过了。不要忘记,这里提到的每一个百分比和每一个预计营业额,都有不少故事隐藏在背后。
去年的这个时候,一切都看似前景大好。法国葡萄酒出口比2011年提高了14%,达到54亿欧元。2013年上半年,法国葡萄酒出口额达36.2亿欧元,较2012年同期增长0.3%。具体到波尔多,2012年出口额达到22.8亿欧元。这个令人欣喜的数字比2011年提高了28%,其中4.2亿欧元来自英国,3.54亿欧元来自中国。
2012年饮品行业领军的波尔多出口商是卡思黛乐(Castel),这个位于波尔多的行业巨擎拥有欧洲最大规模的用于橡木桶陈年的酒窖,面积达8,800平方米,和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大小相当。此外,还有众多传统中间商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无论是在伦敦近郊的克罗伊登(Croydon)还是在上海,当地酒商手上那几箱来自庞特卡奈酒庄(Pontet Canet)、穆兰圣乔治酒庄(Moulin Saint Georges)和骑士酒庄(Domaine de Chevalier)的葡萄酒很可能就是通过这些中间商进口的。这些中间商2012年的营业额大部分源自将高价且被市场渴求的2009年份葡萄酒运输到世界各地。这种可喜的现象也将显现在2013年的数据中,只不过今年的主角是2010年份。
过去的5年间,在众多中间商公司之间产生了不少引人深思的变化,中国市场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回顾2007年,当时最主要的出口商要数卡思黛乐、 Grand Chais de France、罗斯柴尔德男爵(Ba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CVBG-Dourthe Kressman、Yvon Mau和Ginestet;这些大公司都拥有列级酒庄并持有著名品牌。如今,虽然它们依然健在,但有的被合并,有的则被更小、灵活性更强的公司接管——这些公司能够有效利用新兴市场,并且迅速地将潜在收益转化为资本。
无论数据显得如何乐观,几乎所有人都认为2014年将出现垂直下跌的情形:销路并不乐观的2011年份,以及波尔多连续数年对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过度供货是主要原因。波尔多的葡萄酒销售遵循一个被称为“波尔多葡萄酒市场(Place de Bordeaux)”的系统进行。这是一个供酒商们从酒庄(或其他酒商手中)购买葡萄酒,并销售给他们的客户的虚拟平台,由经纪人(broker,法语写作courtier)监管。他们会对价格进行追踪,通常会批准这些交易,并确保交易双方能够恪守协议。
尽管这些数据仅来自一家经纪公司,但显示出2013年9月,列级葡萄酒通过波尔多葡萄酒市场出售的价格平均为每瓶88欧元,比2012年9月时的每瓶154欧元低42%。一级酒庄的交易额在2012年9月为507欧元,一年后的9月则跌至489欧元。尽管好消息是交易量提高了10.6%,但交易金额则令人心痛地骤降了59%;几乎所有交易售出的都是价格低于30欧元的葡萄酒:2013年15~29欧元/瓶的葡萄酒交易量提高了61.9%。
那么,这些变化对于我们这些最终购买葡萄酒的消费者而言会有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还将是非常巨大的影响。这些数据无疑会影响我们能够买到的葡萄酒的种类,以及我们需要为此付出的价格。这才是这些数据字里行间隐藏的现实。我们将在2014年充分认识到这个现实带来的冲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