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人民银行公布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即: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而以2012年6月人民银行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为标志,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而根据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透露的利率市场化时间表,近中期,要注重培育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利率体系,完善央行利率调控框架和利率传导机制;中期,则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
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继续深入,银行采取的上述策略将延续甚至强化。结合宏观经济、货币政策的趋势,以及历史上国外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在此,对国内银行业未来几年的经营环境和发展趋势做如下两点判断。
其一,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以及逐步松动的货币政策很可能促成银行业资产规模的又一轮扩张。银行有积极扩张的动力,在资产证券化和逐步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推动下,新一轮信贷扩张很可能从2014年逐步展开。新一轮信贷扩张应该会对宏观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会改善银行业的经营状况。
其二,利率市场化将迫使银行业承担更多风险,银行业分化将加剧,未来兼并重组的可能性增加。
在过去几年里,一方面由于国内利率市场化的局部推进导致银行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由于资本约束导致银行规模扩张困难,银行业已经在逐步增加高风险资产的配置以提高资产收益率。从前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四大行等在增加高风险资产方面相对保守,而股份制银行在增加高风险资产方面相对激进。国内银行在本轮经济下行周期中资产质量尚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从贷款不良率指标来看,即便是风险偏好较高的股份制银行,不良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虽然本轮经济下行周期应该还会延续一段时间,未来银行信贷不良率仍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但如前所述,未来资产证券化和逐步放松的货币政策有望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
对国内银行业来说,真正的风险很可能来自下一轮扩张周期。
在下一轮资产扩张周期中,随着存款利率逐步市场化,银行业为了对冲成本上升的压力,很可能进一步增持高收益资产(往往也就意味着高风险),这包括低评级的贷款或企业债等。这些资产在经济景气上升时会提供比较高的收益,但是这些资产流动性一般较差,银行很难在经济转为下行周期之前及时降低高风险资产的配置。
在下一轮经济下行周期中,风险资产的违约率很可能高于以往下行周期,因此,经营稳健的银行将处于比以往下行周期中更加主动的位置。另外,未来存款保险制度将逐步实施,政府信用和商业银行的信用将逐步脱离,国内银行业信用等级将出现分化,这将导致银行负债成本的分化,这些意味着未来(尤其是下一轮经济下行周期中)银行业出现兼并重组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作者系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
作者:李志强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