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茶、熟茶到茶粉、茶庄园……云南普洱茶的产业链不断拉长,茶产业焕发新的活力。
近年来,云南着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 ,迅速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走上了一条农业转型升级的希望之路。
绿色魅力
普洱市思茅区茶农董祖祥真正尝到了“有机”的甜头:在通过欧盟、美国的有机认证后,他的茶品在欧洲市场供不应求且卖出了每公斤2000多欧元的天价。
在云南,籍靠生态、绿色在市场上攻城拔寨的农产品如今大量涌现—同样是鸡蛋,因为安全生态,“华曦蛋”的价格是普遍鸡蛋的两倍;同样是脐橙,因为种、采、收全流程绿色化,玉溪市新平县产出的脐橙备受追捧。
这是高原特色农业“生态力”释放出的“红利”。2011年召开的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了“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部署。“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被定成云南农业的“名片”,也成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航标”。
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这样阐释这张“名片”:基于云南优良的水土、气候、环境优势,顺应时代进步,守护生态优势,打造健康安全品质和绿色战略品牌。
其后,“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深入展开。云南提出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云南的良好生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云南的优美环境。
同时,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全省129个县全部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检测车,将监管延伸到基地。建立落实“基地在线、生产环节在线、监测在线”等全线监测方式,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和可追溯。
据省农业厅统计,全省已经认定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6000多万亩,其中有机农产品200多个,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连续多年未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单项冠军”
云南年鲜切花产量已达70多亿枝,相当于全世界每人一枝;咖啡以种植面积和产量的绝对优势坐上全国“老大”位置。盘点农业底数,云南在实现粮食“十一年连增”的同时,还产生了烟叶、茶叶、花卉、咖啡、核桃、膏桐、橡胶7个种植面积全国第一,烟叶、鲜切花、咖啡、核桃、橡胶、野胶、野生菌6个产品产量全国第一。
这样的“景观”让云南省农业厅厅长张玉明十分自豪。他认为,云南农业正发生“产业异动”—从零星分散向规模化、标准化迈进,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农产品基地不断涌现,长期“汽车拉不完、火车不够拉”尴尬历史正在改写。
“我们不求做"全能冠军",但求成为"单项冠军"。”分管农业的云南省副省长沈培平说。
突出“聚力”打造、全产业链打造,是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途径,他们把淡水渔业、花卉园艺、生物制药品、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定为重点发展的“单项冠军”。
以鲜花为例,作为全球种植鲜花最适宜的地区,目前云南初步形成了以滇中、滇西北、滇南为主的鲜花种植区域,各产业要素齐备,花卉育种步入全球先进水平,并建设了世界水平的花卉拍卖市场。
经过高原雨露阳光沐浴过的特色农产品,现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快速提升。目前云南蔬菜已占重庆、香港市场的三分之一,云南成为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和蔬菜出口基地。云南鲜切花在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七成。云南咖啡已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草果是一种调味品,市场容量并不大,但作为规划中的草果重点发展区域,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目前已种植40多万亩,占全国市的三成多,由此,偏处一隅的怒江大峡谷“舞”起了龙头产业。
转型升级
岁末年初,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触网”正忙,开始从“在地农业”向“在线农业”转变。2013年12月12日,专事云南农业电子商务的“特色中国云南馆”在淘宝网上正式开张,迅速成为交易最为活跃的地方特色产品馆之一。此前,由云南省政府牵线,80多家云南农业企业开展了网上销售专题活动,成交可观。
以“绿色”和“特色”为底色,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生机勃发,农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构建现代经营体系。全省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已有2562户,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达15000多个,两者以多种方式联合,演绎了一幕幕“高原制造”的大戏,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提升。
提升品牌集体认同感。由政府与企业携手打造高端化、国际化、可传播性强的创意作品,通过海内外主流媒体的集中、系统推介,塑造高原特色农业大品牌,让绿色、有机、生态成为人们对云南农产品和生物制品的集体认同。
激活创新驱动能力。云南省农业机械已达400多万台,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50%。目前,云南已建立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开展农产品功效研究、工艺研究和产品开发,抢占战略制高点,引领和创造市场消费潮流。
现今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正行走在那片希望的热土上。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