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网1月14日综合报道 记者秦悦 实习生叶丽娟】
2013年岁末,创办近19年的龙之媒广告书店,经过漫长的半年“告别”,终于完成了它的使命。这一消息也让业内人唏嘘,“实体书店就要免税了啊”。话音未落,财政部的文件已经出台,“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对于这一重大“利好”消息,民营书店的经营者,自然是欢呼雀跃。但也要看到,在阅读环境不尽理想的当下,免税并非书店的救命稻草。书店只有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才有可能坚持过这个“寒冬”。
在过去10年里,传统实体书店在网络书店和电子书的围攻下,近五成的民营书店倒闭。残存的一些实体书店也成为大众的“书房”,大众看上好的书便在网上淘,实体书店便在这利益困境下选择了“关之大吉”。
四年前,北京第三极书店停止营业的消息,震惊了业界,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全国各大城市的大型实体书店渐渐消失。这个京城民营书店的“巨无霸”, 从盛大开张到突然关闭,只用了短短3年多的时间。面对第三极的关张,不少民营书店人士不愿意提起这个让人伤心的话题。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主任薛野说:“我无言以对。”北京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董事长徐智明说:“近几年,民营书店将面临倒闭潮,第三极书局关门仅仅是个开始。”
现状看来,实体书店的命运的确被徐智明董事长所言中,之后北京的风入松书店、广州三联书店、光合作用书房,甚至龙之媒都纷纷倒闭,大部分都是因为负利盈亏,负担不起日益高涨的租金。民营书店的店主们也在苦撑几年之后,终于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选择关门。
如今,各大型实体书店的倒闭对业内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对读者而言,依旧是让他们非常震惊和伤心的消息。尽管现在大部分人们都会选择在网上购买图书,实体书店是有些门庭冷落,可仍旧有一些读者保有在实体书店阅读和购书的习惯,去年12月深圳购书中心突然倒闭,很多读者都表示非常遗憾和难受,一位名叫王思思的读者说,“大家都有自己的消费习惯,我在实体店和网上都有购书,但更喜欢在购书中心买书,因为这里书籍介绍也全面,还可以做对比,比较有书香氛围。”
曾经我也在某篇文章中看到一位读者表示,“我每到书店逛一次至少会买一本书,因为我是急性子,我不会说在书店看好了然后再去网购,因为逛书店已经付出了时间成本,没必要再网购再付出一次,有这点时间我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当然这只是个人的消费习惯和成本计算方式罢了。”但事实是大多人还是以省钱为标准,因为大家对时间成本没有概念,金钱才是实在的东西,所以尽管有那么一小撮读者会在书店购书,但也根本不足以支撑实体书店的运营。
对于诸多实体书店的倒闭,大多数读者在表示惋惜后,也只是冷静旁观,就像很多人一面只在网上购书,一面却又叹息着实体书店倒闭让城市文化愈发凋零,但你也不能说这些人有什么错,毕竟生活成本一直在上升,能省则省是最佳支出方式。
对于书店频频倒闭的原因,业内人士也有不同的看法,广州学而优书店创始人陈定方认为,中国电商的无序竞争是实体书店倒闭的最大原因。而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认为,网络书店的冲击仅仅是民营书店生存艰难的外在因素,但并不至于令其伤筋动骨。民营书店真正需要面对的正是书业本身的巨大变化,随着数字阅读的兴起和普及,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图书后续读者势必匮乏。
著名作家马伯庸曾在一篇名为《和书店谈道德》的专栏中写到,“书店始终是一个商业场所,不是教堂、寺庙或慈善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要遵循经济规律。商场上自然是适者生存,不适就倒闭—说起来很残酷,但就是这么回事。我们爱书,也爱实体书店,但它毕竟要适应时代,就像当年的电报、BP机和一些传统老手艺一样,我们再怎么无限凭吊,尽量感怀,可它们终究要慢慢消亡。”
话虽说的残酷直接,但却不无道理,就像人的生老病死一样,万事万物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时代在不断地进步发展,跟不上时代脚步的旧事物必然会遭受淘汰,实体书店并不是没有生存空间,很多都在谋求创新和转型,究竟它们还能走多久,会不会有“返潮”的一天,这都尚无定论,我们且看后续发展吧。或许若干年后,亦会有新的方式替代网上书店,到时我们或许又会怀念当当、亚马逊等,但自然界就是这么残酷,强者生存,是不变的定律。
既已如此,那就坦然面对吧,回顾这些离开我们生活的实体书店之余,也谨请珍惜还在你身边的书店,说不定某一天它也会沉默消失……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