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柳灯 赵晓菲 北京报道
银行理财正在酝酿一场变革,意图改变整个泛资产管理市场的格局。作为变革的先头兵,银行资管计划或许可以承载更多猜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银行资管计划将率先试点下调5万元投资门槛;首次购买时不需要到柜台面签,可在网络上 进行风险测评,此举旨在发展普惠金融。
目前,工行、交行、光大等多家银行均已上报产品方案,有望近期获批。这意味着,银行业更平民化的理财或将不久面世,业内戏称之为余额宝后的“屌丝理财”。
本报此前独家报道,2013年10月和12月,按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对接的原则,银行已经完成了两批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发行,并发行了数只理财管理计划。这些理财直接融资工具项目的行业均是国家支持的相关行业,通过理财管理计划投资于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从而将社会资金直接作用到国家支持的行业上来,有力地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在监管框架内,成功地探索理财业务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新产品、新模式。银行资管计划的试点也扩容至工行、建行、农行、交行、平安、民生、光大等十几家银行。
更重要的是,在银行管理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背后,是集中统一的登记、托管、估值、信息披露、结算等一整套基础系统制度的框架设计,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未来可能的理财产品和投资资产流通转让勾勒出了雏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亦从银行了解到,继理财产品实现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进行集中登记后(该登记系统由银监会指导,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负责开发运营),若理财产品也能实现全国集中统一的托管,这将对理财业务创新和发展具有最重要的基础意义,而这在技术上不是难题。
因为作为全国债券市场最主要的中央托管机构,中债登的登记托管系统运行有18年的历史,支持了全国95%以上的债券资产的登记和托管业务,可以支持不同资产的登记托管,具有丰富的登记托管经验。由中债登来设计,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有望实现托管行、第三方托管双重托管机制。
与此同时,银行资管业务的组织架构也是调整在即。
1月7日,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在2014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作为过渡,当前可在银行内部设立理财条线事业部制度,彻底隔离代客、自营业务;风控能力弱的银行原则上不能做理财业务。
这意味着,未来银行可能实行持牌经营、分类管理。本报记者亦独家获悉,除了率先在业内探索资管业务事业部制外,目前交行正在与银监会、上海市政府沟通,探讨拟在上海自贸区成立资产管理中心,属于持牌的准法人。
实际上,银行理财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早已清晰。2013年9月,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就指出,银行理财业务本质上是受投资人委托而开展的债权类直接融资业务;可建立专营机制,遵循理财与自营业务的“栅栏”原则,推动理财业务成为银行常规重点业务。
面签和投资门槛拟调整
“取消首次面签更多是一个技术问题,而降低门槛意味着放更多的投资者进来,需要监管方面把控好面向这些新投资者的产品。”
如果说银行资管计划的推出,是为了建立银行理财与银行自营业务间的栅栏,回归代客理财的本源;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创设,使得银行发挥资管投行的角色,银行理财资金的投资触角直接作用到实体经济。那么剩下的可能就是在资金端,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更好地提升客户体验。
传统银行理财产品有两个“不方便”之处:一个是首次购买需要“面签”,一个是投资门槛5万元起。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风险评级为一级和二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5万元;客户首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前应在银行网点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
据某股份行零售部门人士介绍,当初主要是从投资者适当性角度考虑,为了把合适的产品卖给投资者,但是5万元门槛却将大部分投资者挡在了门外。而柜台面签的规定,在互联网销售金融产品如火如荼的背景下,限制了理财产品的销售渠道。
2013年11月4日,广发银行网上营业厅(淘宝店)上线,在国内商业银行中首次创新性地将传统理财产品业务搬到电商平台上运营,但是由于柜台面签等问题而最终搁浅。
某股份行零售部门负责人介绍,首次面签一是做风险评估,二是需要客户签字留存。前者手写的内容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输入,后者电子签名的技术早就实现。实际上,投资者完成第一次风险测评面签,之后每年的风险测评就可通过互联网。“网签并不存在技术难题。”
甚至于,对于是否还需要风险评估的问题,一些业内人士持怀疑态度。一方面,实际操作中的风险评估是否真正发挥作用?一位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就表示,实际操作中不会有顾客会因为风险评估的问题买不了理财产品。另一方面,风险评估的重要作用是为了明晰“风险由投资者自担”的责任,这也是在理财委托合同中可以解决的。
不过,多位银行理财销售人士表示,风险评估还是有必要,不论其实际上是否会被规避掉,至少可以提示客户投资的产品是否超过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当然,远程操作也确实可以实现。
现在,这两个制约销售的因素有望调整。
本报独家获悉,银行资管计划将率先试点,5万元投资门槛会有下调,且首次购买亦不需要到柜台面签。目前,工行、交行、光大等均已上报产品方案,有望近期获批。
某股份行资管部门人士指出,银行资管计划本身也是一种开放式、无预期收益率、仅投资标准化资产,并且实现净值化、完善信息披露的银行理财产品,客户很容易明晰风险。
“取消首次面签更多是一个技术问题,而降低门槛意味着放更多的投资者进来,需要监管方面把控好面向这些新投资者的产品。”有市场人士评析。
“通过资管投行工具的创设,对接实体经济获取收益,并分享给大众银行理财消费者,而不是被现有部分高净值投资者独自占有,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普惠金融。”光大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在21世纪金融年会也曾如此表示。
银行资管计划未来还可以做什么?业内有更多猜想。
张旭阳在题为《资产管理业务如何走得更远?》的内部讲话中表示,在资产端,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不应该只是像现在这样的债权工具。资产管理机构要建立“资管投行”的模式。如果有现成金融产品可以选择,我们可以去评估并投资,如果市场缺乏相应的产品,资产管理机构应借助资管本身的资金实力,通过内部不同部门或是合作伙伴,创设金融工具,使得资产管理的投资触角直接作用到实体经济。
而具体的工具表现形式可以包括股权融资工具、夹层融资工具等。
“我认为在现阶段有三个主题可供资管投行选择,一是城镇化背后的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二是经济结构调整、过剩产能淘汰背后的并购重组;三是资本项下开放与美国经济转强背后的海外投资。”张旭阳表示。
除此之外,在资金端,客户服务方面,除了通过基金化的银行资管计划直接通过互联网对接投资者,还可以提供模块化的财富管理服务。
例如,互联网和资产管理相结合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对客户消费模式和日常资金流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客户的资产负债情况、收入情况、风险承受能力等一系列必要条件,并可以据此推荐适宜的投资组合。投资组合的资产则是由模块化的资产管理产品所组成,客户既可以选择“一键式投资”,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特定需求做相应配置比例的调整或删改。模块化财富管理服务透过互联网这一开放平台,平等地将一切可投资资源、财富顾问服务、个性化资产配置、金融产品评级等服务完整的呈现在每一个客户面前,使得大众财富客户既能获得等同于私人银行客户一样“tailor-made”(定制)的用户体验,这正是普惠金融的体现。
监管层力推事业部制
记者独家获悉,目前交行正在与银监会、上海市政府沟通,探讨在上海自贸区成立资产管理中心,属于持牌的准法人,独立对外经营和交税,而这距离资管子公司仅一步之遥。
本报记者从多家银行获得证实,从2013年10月完成首批试点后,2013年12月,包括工行、交行、光大等十多家银行发行了第二批银行资管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
计划的特性确立以工具的可交易、可估值为基础,工具的风险传递以计划的组合投资为要件,计划是横杆、工具是立栏,共同构成理财业务的栅栏,真正让理财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摆脱影子银行的质疑。
在理财产品转型资管产品的同时,银行资管部门的组织架构也开始调整。
2009年,工行调整金融市场部等相关部门内设机构,组建国内银行业第一个资产管理部一级部门,和金融市场部分别承担资金业务的代客业务职能和自营业务职能,并进一步梳理前台(产品开发与资金交易)、中台(估值验证与风险管理)、后台(资金清算与系统保证)业务的运作流程。
2012年以来,兴业、光大、交行相继成立了资产管理部一级部门。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农行一级部门资产管理部也有望不久后成立,类似其他银行,农行的资产管理部也主要负责理财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理财资金的投资管理。
记者了解到,在此之前,农行就在金融市场部下设了一个二级部门,资产管理中心,主要职能就是负责银行理财的产品供给和投资管理,而像个金部的理财处则主要负责前端产品销售。因此,此次资产管理部的成立也将由资产管理中心升级为一级部。
在各家银行纷纷设立资管部门后,为了解决薪酬激励机制,事业部制呼声渐起。
1月7日,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在会议上表示,理财业务改革的关键,从根本上讲,是要按照国际通行原则,建立风险防范隔离墙,实现理财业务机构和运营、存贷款业务机构和运营的彻底分离。“作为过渡,当前可在银行内部设立事业部,积累经验。”
具体讲,要进行条线事业部制改革,由总行设立事业部,统一设计产品、核算成本、控制风险。其他部门和分支行只负责产品销售,不能开发产品。
2013年底,交行资管部已宣布将率先在业内试点事业部制度,开启了国内银行资管业务事业部制的序幕。
“事业部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某股份行财富管理业务负责人表示,事业部制关键是解决团队激励机制,但是在银行体系内部,事业部员工的薪酬会有所提高,但幅度有限,相对券商资管、信托公司等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很难留住人才。同时,资管业务事业部独立核算后,和零售、对公等渠道部门的合作费用问题也是需要解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目前交行正在与银监会、上海市政府沟通,探讨在上海自贸区成立资产管理中心,属于持牌的准法人,独立对外经营和交税,而这距离资管子公司仅一步之遥。
某大行资产管理部负责人介绍,资产管理部或者事业部制将代客、自营业务严格彻底分离,但是这种隔离只是银行内部管理上的分离,真正要从制度、法人层面上解决风险隔离,看国际经验,只有把资产管理注册成为独立的法人机构。但在目前国内条件下,先试点持牌经营更具有可行性。
根据国外通行经验,银行理财有业务准入,实行分级持牌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有全面能力的大型银行可做全牌照的资产管理人,进行债权、股权、权益类资产投资;第二类容许银行开发相对简单的理财产品,即部分持牌;第三类牌照只能代销,不能自主开发理财产品。
未来的银行资管格局也将面临调整。周慕冰在上述会议上还指出,“对不同银行也要进行分类监管,不是所有银行都能做理财,风险控制能力弱的银行原则上不能做理财业务。”
银行理财流通转让猜想
理财产品登记系统的建设只是第一步,接踵而至的将是银行理财包括托管、资金清算、信息披露等一系列基础性设施系统建设。
在银行资管计划创新试点的背后,是10多万亿元理财的整体基础性系统建设的逐步搭建和完善。
本报此前独家报道,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一期、二期上线,理财产品需逐只报告,包括产品端的申报期、发行期、募集期、存续期、终止期的登记,以及投资端的交易、资产、持仓等信息的登记,一款产品最多需要登记的要素达200多个,这意味着理财产品从各家银行分散登记走向全国集中统一登记,每一只理财产品在登记系统内会获得唯一登记编码,个人投资者通过这个唯一登记编码就可方便了解到投资的理财产品的真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权威渠道获得的数据显示,目前,该系统已经收集了2011年以来的30多万款理财产品,涉及银行400多家。
理财产品登记系统的建设只是第一步,接踵而至的将是银行理财包括托管、资金清算、信息披露等一系列基础性设施系统建设。
目前国内理财产品只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行等具有托管资格,而且总行、分行都有托管业务,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托管平台。
“实现双重托管并不存在技术难题。”据多位银行资管人士分析,目前理财产品分散托管,不仅托管标准不一,而且造成账户不唯一,不同理财产品之间不能相互转账、流通转让,而统一的第三方托管平台有利于提升理财产品流动性。
登记、托管之后,第三步则是由专业的独立的第三方提供估值服务,从而可以让投资者每天看到理财产品的浮动盈亏情况,便于揭示风险。但是要做好估值,还需要集中统一的信息披露,以利于投资者方便了解理财产品的基本信息和理财产品投资的资产信息。
而上述三步已经在银行资产管理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试点过程中有了雏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了解到,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只有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登记后,才能参与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投资。投资时,需由其管理人或托管人在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即中债登申请设立工具账户,并在中债登完成登记托管。同时,银行还要单独开立资金结算账户,与工具交易相关的资金流转都需在该账户进行。
其次,作为投资资产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也需要在中债登提供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综合业务平台上完成登记、托管、结算及其他权益处理,同时,工具直接以单个企业的债权融资为资金投向,这些企业都需要评级机构的主体信用评级报告。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已经有了第三方估值,这些估值每天进行一次,可以让投资者非常方便地看到理财资产信息。
也就说,银行管理计划试点中,目前已经完成了登记、托管、第三方估值三个步骤。
除此之外,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和理财管理计划还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规范的信息披露网,即中国理财网(www.china-wealth.cn)成功上线,该网是银监会作为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集中披露的平台。这将彻底改变投资者分散或无从查询理财产品信息的基本情况,是理财产品市场上另一个最基础的设施建设。在此之前,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一直饱受诟病,信息分散,风险揭示不清。而通过这样一个全国集中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投资者就可以实现理财产品的信息查询,特别是前述登记编码的查询,以及理财产品的其它相关信息查询,这将有效杜绝各类飞单类理财产品的发行。
业内权威人士同时认为,不能简单将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理解为资产证券化。之前有分析认为,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是一个SPV,且有很强流动性,是不是变成了一种资产证券化产品?而资产证券化的实质是把未来的现金流打包分级再证券化,主要是引起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端产生变化;目前来看,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发行主体是企业,具体并不对应企业进行打包分割后的某一资产或现金流,是一种企业原始债权性融资,主要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端;虽然中央结算公司为工具提供了交易平台,但这种交易平台是为了发现工具的价格、提高工具信息透明度、促进理财投资的工具流动性而设的,只是提高了某项金融工具的流动性水平,并未经过再证券化过程。
目前理财产品的存量10万亿元左右,银行理财在规范中不断发展,但也面临着业务转型。此次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与理财管理计划的成功推出,如果再配以银行内部机构设置的专门化或事业部制,建立严格的前台、中台、后台的运作风控体系,很显然将会使理财业务回到本源,投资者在承担风险的同时,也会获取更好的受益。
期待着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与理财管理计划能常态化发展。(编辑 韩瑞芸)
作者:柳灯 赵晓菲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