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对话
我要求大家认真学习小米
>>谈PC
当创新创造的领导者
京华时报:PC行业日渐式微,联想有什么样的打算?
杨元庆:现在的PC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以前PC的硬件由代工厂来做,软件是微软来做,应用则是微软认证、授权给软件厂商来做。今后就不一样了,联想作为PC行业的领导者,会带领PC走向新时代。未来消费者会看到更多的联想创新成果,尤其是在应用上的创新,就像茄子快传那样。
京华时报:在登顶PC第一之后,联想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杨元庆:饭是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我们现在是PC的全球第一,但是如果把PC和平板电脑都算成是PC的话,这两个设备加在一起是全球第二,在苹果后面。我们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在合并的领域里面力争全球冠军,打败苹果。再下一步当然是所有的智能设备加在一起,包括传统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所有的智能终端算在一起的话,我们能够挑战现在两个遥遥领先的领导者,一个是苹果,一个是三星。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不希望仅仅是数量上面的领导者,更希望是创新和创造方面的领导者,所以我们一定会通过非常创新的产品来达成这样的目标。
>>谈创新
强调先锋并宽容失误
京华时报:对最近很多媒体密集报道联想集团的创新成果怎么看,联想在创新方面究竟有什么突破?
杨元庆:联想的创新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不仅仅是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还包括业务模式的创新以及管理文化的创新。产品技术上的创新讲了很多了,而在业务模式方面,我们最早在中国市场推出针对企业客户、政府客户的业务模式,针对消费客户的消费型业务的模式。最近我们在推行线上和线下的双业务模式,我们也在营销方面从传统的广告营销到现在的互联网营销、数字营销、微营销等。
管理文化方面,过去联想的文化强调说到做到、主人翁精神,这些方面可能跟创新文化不是很吻合,所以我们两三年前开始特别强调要做先锋。这个创新就要求鼓励创新的人和事,同时宽容创新的失误和失败。
>>谈互联网
互联网不能取代一切
京华时报:现在都在说做企业要有互联网思维,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杨元庆:没有互联网的思维在现在这个时代肯定是不行的。但是认为互联网就是一切,可以取代一切,这种思维也肯定是不对的。即使是互联网的时代也也得有人做生产、制造,只有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做好、做精了,企业才能够最终胜出。联想的优势就在于我们对企业的各个环节都有很好的掌控,不但能够开发出很好的产品,开发出互联网化的产品,也能够很好地去做营销,很好地去给客户提供服务。
但是现在有些企业认为,可以外包一切,自己通过互联网做做营销、做做品牌就行了,甚至还以产能不足的理由,搞产品限购、搞饥饿营销。在现在这个时代,哪里还会有产能不足的说法,要是真产能不足,交给我们联想的工厂来制造,我们帮他代工,不赚他一分钱利润。
京华时报:你是在说小米?杨元庆:不是具体指某一家公司。当然毫无疑问,联想集团尤其是手机业务应该要学习小米,我在公司内部多个场合都说过这个意思,要求大家认真去研究、认真去学习小米。但是如果联想只是学习小米,不但我们成不了小米,可能连联想也丢了。我们不但学习小米,还学习很多的企业。我们学习苹果怎么搞创新,怎么做品牌,我们也学习三星怎么做制造,怎么做端到端的整合。正是在这种不断地学习当中才让我们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成为独一无二的联想,成为一个在这个行业里面最具竞争力的企业。
>>拐弯调整
二次掌权再遇寒冬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让PC产品日渐冷落。到了2013年4月,联想做出第三次架构调整。
自从蛇吞象式地收购IBM的PC业务之后,联想过了一段好日子,直到2009年初。当时经济危机使得PC行业哀鸿遍野,外籍CEO注重短期收益的战略使得联想雪上加霜,累计亏损超过2亿美元。2009年2月,已经隐居幕后的联想创始人柳传志重新出山,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则转任CEO。柳传志后来回忆说,“当时的情况已经没法退了,联想已经站在悬崖边上了”。联想集团调整了组织架构,将业务划分为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两大业务集团,同时成立Think产品集团及Idea产品集团。当时联想的唯一追求就是提高PC产品的出货量,尤其是要在新兴市场扩大出货规模。
三年之后,联想缓过劲来,柳传志也在2011年底将联想集团董事长的位置再次交给杨元庆,自己则二度隐退。2012年1月,联想集团进行第二次架构调整,将全球业务划分为四个大区:中国市场、北美市场、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和亚太拉美市场。这次拐弯的背景是经过三年时间冲规模,联想已经成为全球前五大PC厂商中增速最快的一家,按市场份额计也将超越排在第一的惠普。而杨元庆在那个时候便推动联想向PC+转型,成立专门的部门要求拓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业务。
PC行业真正的寒冬转眼来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让PC产品日渐冷落。到了2013年4月,联想做出第三次架构调整,将集团业务分成Lenovo和Think两大业务集团。刘军出任Lenovo业务集团负责人,主要负责Lenovo品牌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业务。这一部分业务在联想集团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强化。
人物解读
>>蓄力转型
目标是三星和苹果
在2013年联想集团誓师大会上,杨元庆表示联想要全面彻底转型PC+厂商,自己的目标已经不再是惠普、戴尔等PC厂商,而是苹果和三星。
一系列的拐弯和调整都是为了推进业务转型。2012年5月,杨元庆提出联想要向PC+转型,并且宣布推出智能电视这一新品类。不过这一枪并没有打响,联想智能电视一年多以来销售惨淡,好在智能手机业务的迅速成长弥补了这一尴尬。联想智能手机借力运营商渠道迅猛冲量,在2012年便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智能手机品牌,仅次于三星。此后,联想智能手机进军海外,并且在东南亚和俄罗斯市场斩获颇丰,在2013年底超越LG,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位列三星和苹果之后。
在2013年联想集团誓师大会上,杨元庆表示联想要全面彻底转型PC+厂商,自己的目标已经不再是惠普、戴尔等PC厂商,而是苹果和三星。在包括PC、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三种设备的全球智能终端市场中,三星和苹果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20%,联想排在第三,份额为6%。杨元庆坦承,联想与三星和苹果的差距较大,将会向这两家公司学习创新和产品营销,有信心在短期内成为全球移动互联领域能够与三星、苹果抗衡的品牌。
对于联想的野心,新闻集团旗下的《巴伦周刊》在2013年年底的一期封面报导上写道,“三星、苹果小心,联想来袭”。
>>锐意创新
对创新无条件支持
杨元庆说,联想集团的创新背后是人力财力的无条件支持,仅2013财年研发投入就超过5亿美元。
无独有偶。“联想来袭”的标题出现在1月9日晚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这个名为“联想来袭:老牌科技公司的创新步伐”的报道称,“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联想遇到了新挑战。创新是柳传志和杨元庆挂在嘴边的关键词。”确实,在杨元庆最近的几次公开活动中,“创新”成为高频词汇。
在杨元庆看来,创新是联想向PC+转型的先决条件。杨元庆爱举的例子就是最近很流行的茄子快传。这是联想自主研发的一款传输软件应用,可以在没有网络和WiFi的情况下,在手机、平板电脑和PC之间,以高于蓝牙50倍的速度传输图片、文字和音频视频。这款应用目前已有5000万用户,每天的下载量在50万以上。而除了软件之外,联想近一年来的硬件创新更是迭出,先是有可以自由翻转的多模式YOGA笔记本,随后又有智能桌面产品Horizon,最新的则是由电影《乔布斯》里乔布斯的扮演者—库彻代言的YOGA平板电脑,这款产品采取独特的卷轴支架设计,开售以来销量已经过百万台。
杨元庆说,联想集团的创新背后是人力财力的无条件支持,仅2013财年研发投入就超过5亿美元,在拥有的11000余项全球专利中,中国业务产生的专利超过7000项,海外业务产生的专利超过4000项,“公司经常有人提要求说,要查清楚拨给研发部门的经费去向,我说只要搞清楚个大概就行,给研发部门最大限度的花钱权利”。
侧记
联想“软硬通吃”的野心
说到互联网思维,联想是不缺的。早在10多年前,联想就投资做了一家叫做FM365.COM的网站,当时以页面访问量排名,这个网站排在全国第四。只是可惜碰上当时互联网不景气,联想没有坚持做下去。后来做手机,联想也吃过亏,在手机产品还不火的时候以1亿美元的价格把手机业务卖出去,后来发现智能手机马上要火的时候又花了2亿美元买回来。
不过也许正是在互联网和手机业务方面的教训,使得联想学乖了,而如果现在仔细回想联想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产品中的做法,可以看出来联想包藏着“软硬通吃”的野心。
先说软件,也就是APP应用方面。联想从第一代智能手机乐Phone开始,就同时推出了乐安全等手机系统安全应用以及乐商店。而现在联想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里预装的软件,从ROM(手机系统固件)到APP应用,几乎都是出自联想自家之手。而其除了推进自家的ROM和系统应用之外,联想还花大力气打造了一些工具类应用,比如文件传输工具茄子快传等。如果说推进ROM的建设是为了满足联想手机硬件产品需要的话,那么在系统安全、工具应用方面去铺开,很显然就是另一种战略意义了。这样的规模和举措显示着联想下一步不再只是为自家的手机需求而做APP,更多的可能在于构建自身的应用生态链,甚至以后有可能应用输出到其他品牌的硬件产品上。这也就是杨元庆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的,下一步联想会在软件应用方面加快创新,带领整个硬件行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而在硬件方面,杨元庆估计2013年包括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内的出货量将超过1亿台。有这么大的硬件规模,自然要构建自己的软件应用生态链,不能让别家来分蛋糕。除此之外,联想在硬件制造方面也有新动作。总投资50亿元的联想武汉生产制造基地于去年底投产,今年预计产能将超过1亿台,其中主要生产智能手机。未来联想70%智能手机将由自家的工厂来生产。杨元庆说,减少代工、自己生产能够保证产品质量,也能保护创新专利。
所以从硬件制造到硬件销售出货,再到软件研发创新,联想在试错、纠偏、跟风当中逐渐明晰了自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战略格局,“软硬通吃”的野心已经摆上了台面。
一周TOP人物
最模糊的表态
张兰
(俏江南董事长)
事件:上周商务部表示,隶属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CVC的甜蜜生活美食集团出资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6亿元)收购俏江南的申请已获批准,但俏江南董事长、创始人张兰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对此事没有发言权。
点评:张兰的模糊表态,显示出投资方与创始人之间的矛盾。若收购完后,张兰将保有俏江南31%股权,当初一心为了上市引入投资,如今落到失去一手创建的企业的控制权,这对于创始人来说多少有些不能接受,况且就为这事连国籍都改了。而且,如果被CVC收购后,张兰等高管或面临“被逼宫”的境遇,她的俏江南很可能将改朝换代。 (新吉勒图)
最假装的不屑
雷军
(小米科技CEO)
事件:上周,小米创始人雷军与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对话时表示,“如果20来岁我被大家誉为‘中国的乔布斯’,我会很激动,但对于40岁成熟的人来说,我真的不屑于做任何人的第二。”
点评:虽然嘴上说着不屑于做乔布斯第二,但雷军的小米手机在营销方式、应用生态、粉丝文化等方面可跟苹果如出一辙。其实,小米的创新是有目共睹的,目前国内各大手机制造商也都在学习小米,抢搭移动互联网这艘快船。外界给予其“雷布斯”的称号从某种程度上算是褒奖,未来就看小米的创新能否跟得上了。
(新吉勒图)
最大牌的站台
库克
(苹果公司CEO)
事件:上周,中移动版iPhone5S正式发售,苹果公司CEO库克和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现身位于北京金融街的营业厅,亲自为发售造势。
点评:由库克亲自出面造势,这是之前很少有运营商能享受的待遇,这也足见苹果对于此次与中国移动合作的重视。过去的一年,苹果过得并不好,在中国这个最大的海外市场,一方面有三星等手机厂商的夹击,一方面还有来自媒体不断的批评。这次在谈判6年后选择牵手中移动,库克看重的就是其庞大的用户群,但能否为苹果在华业绩带来长期支撑,尚需观察。
(新吉勒图)
潘石屹
(SOHO中国董事长)
事件:上周,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为其家乡甘肃天水市的花牛苹果做公益代言人,“潘苹果”首次在北京落地销售。
点评:继“褚橙柳桃”之后,“潘苹果”成为国内企业家再度为农产品推广的新品牌。国内企业家纷纷涉足农业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该领域的市场潜力巨大。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吃上放心、高品质的瓜果蔬菜的需求对于众多家庭来说已经越来越迫切,名人代言打出品牌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愿消费者在用较高价格购买品牌农产品时,质量不会拖了其后腿。
(新吉勒图)
最跨界的代言
京华时报漫画任梦真
(来源:京华时报)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