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伊始,央行表示从1月20日起,在北京、江苏、山东等多个省份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试点,通过常备借贷便利(SLF)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
“去年上半年我们专门对法人银行经营压力(盈利和流动性管理)进行调研摸底,调研 结果显示,村镇银行由于实行主办银行制度,由大银行负责,短期经营风险可控;城商行与农商行压力最大。”江苏银监局一位人士表示。
面对渐入常态化的流动性紧张,SLF仅是监管层紧盯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信号之一,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多个省份银监部门已在探索地方银行流动性保障机制。以河南为例,在近期监管部门会议上,监管部门要求当地银行要加强日常流动性监测,确保预留30至45天流动性保障,且前三季度每季要做一次测试。
建互助机制
据悉,在银监局的推进下,去年河南省17家城商行已达成共识,在每年年末清算之后,每家城商行将按照当年年末存款余额的0.5%比例提取流动性准备金,交由河南省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托管。
记者最新了解,在该项探索上,河南银监局近期进一步提出,除了支持城商行建立区域性的流动性风险合作机制,还将鼓励城商行加入其他组织寻求合作。
“目前省内有城商行加入了一些联盟性质的组织,比如三门峡银行、郑州银行就加入了民生银行发起的亚洲金融合作联盟,这个联盟的一个主要合作方向就是化解包括流动性在内的经营风险。”河南一位银行人士对本报记者称。
除此以外,在上述河南监管会议上,农商行系统也被鼓励建立流动性互助机制,其中提出“省农联社要承担起全省农合机构流动性保障的牵头责任”。
随着近几年农村信用社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临时存款、保证金存款、以组织资金为目的的理财产品增加,其负债的波动性在不断加大。
以东部某省农村信用社为例,截至2013年4月末,该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发生债券业务5.25万笔,金额达万亿,部分县(市)农信社资金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已接近30%。
为此,例如河南此前专门下发过关于加强农信社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通知,指出个别县级行社存在存贷比例高、备付金率低、支付压力大、对流动性风险不敏感等流动性风险隐患。并要求“要建立系统内资金调剂机制,化解临时性流动性不足”。
“目前的具体做法是,各县级联社明确专人做流动性风险指标的日常监测、分析、预警,一旦流动性临时紧张将在省联社系统内进行调剂资金。未来不排除建立流动性互助基金。”上述河南银行业人士称。
同样以江苏为例,对于区域内包括农信社在内的140余家法人机构,该省银监人士已专门抽调人员成立小组,推动当地法人银行机构重视流动性管理,以及利率市场化影响。目前已经研究了几条简易指标,在与辖内银行沟通后将试行。
除此之外,据了解,目前不少地方监管层对村镇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态度是“要与发起行建立流动性管理联动机制”,由发起行充当流动性缓冲器。
流动性管理新挑战
记者获悉,不久前召开的银监会2014年监管会议上,监管层特别强调了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新挑战,一个最新的数据例证是,国内商业银行同业负债比重由6.6%上升到了13.4%。
其次,中小银行近年理财业务快速膨胀。银监会近期也提醒,在月末、季末等关键时点,银行需要兑付、转表的资金量比较大,增加了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探索设立信托稳定基金和中小银行流动性互助基金,增强行业自律和自我救助能力。”尚福林在上述会议上称。
同时,本报记者获悉,目前银监会正在酝酿将在地方注册的中小机构,其市场准入事项和流动性风险监管,下放给当地,也就是说,对于本地的农商行和城商行,各省银监局将出台差异化政策。
据悉,去年山东金融监管部门就曾要求,辖内的法人银行机构必须保证本行的超额备付金率不低于3%,即该地区城商行和农商行每日的超额备付金率都不能低于这个指标,以增强流动性。
除了流动性管理,目前针对农信社等小型银行,监管层还在酝酿其他管理改革。例如,本报记者接触多地农商行人士了解到,去年开始,部分地区农信社都正在上线新核心系统,这一科技上的应用上线,与城商行改革重组中的风险、村镇银行的外包风险一同被视为法人银行最需关注的科技风险。(编辑 王芳艳)
作者:乔加伟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