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财富2月12日发布研究报告称:中诚信托的“诚至金开1号”理财项目春节前虽获接盘方解决到期兑付问题,但情人节前夕事件仍然“余情未了”,有消息称,部分投资者正力争讨回投资涉及的利息。诺亚财富认为,此事造成的深远影响远未结束,市场一度传闻或被打破的刚性兑付预期仍然“解”而未“决”。
此事件近期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市场和投资者长久以来形成的信托产品“刚性兑付”预期在此次事件中经历了最大的考验,市场上一度传闻该产品将打破“刚性兑付”,这种观点和“期待”也出现在国内外不少媒体报道和研究机构报告中。
最近两年,信托兑付险情发生得好像比以往更加频繁,这并非是风险事件真的比以前多了,而是媒体对此关注度更高、资讯传播更发达的结果。“刚性兑付”并非出自信托相关法规规定或者监管要求,而是市场看到信托产品近年来基本实现完全兑付所形成的预期。这种状况产生于货币扩张周期,高杠杆和高资金成本得以维系,但随着货币政策转向偏紧,其整体风险正在增加。
“刚性兑付”并不是一个时点的事件。兑付风险出现后,信托公司在按时兑付投资者之后,往往会继续对基础资产进行处置、对相关方进行诉讼,以尽可能降低损失。但随着信托业信托资产规模迅速增长,简单的“刚性兑付”终将难以为续,因此监管部门才提出“买者自负、卖者尽责”,并对信托业实施净资本管理(信托业务规模受资本金和业务风险限制)。
中诚信托兑付事件的积极意义在于,各类金融产品的发行人和销售方的风险意识会加强,对交易对手和基础资产的选择会更加谨慎,对尽调和存续管理会更加重视。比如,2014年1月23日,上海金元惠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关于终止金元惠理浙江绿味有机农业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公告》,称金元惠理浙江绿味有机农业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原定于2014年1月6日至1月31日募集,在募集过程中,金元惠理发现融资人及其实际控制人涉嫌虚假陈述,为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金元惠理决定终止该计划并将对投资者进行合理补偿。
该事件也会导致市场对“刚性兑付”的认识会出现分化。一方面,该产品偿付全部本金和绝大部分收益,可能强化市场对“刚性兑付”的预期;另一方面,实际收益低于预期,可能会使部分较为清醒的投资者得到一次风险教育。毕竟除了保证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之外,其他绝大部分金融理财产品在法律层面和合同里是不能承诺本金和收益的。严格意义上说,包括信托产品在内的非标融资性产品是“类固定收益产品”,只能说整体来看本金和收益的损失概率较小(相对股票等权益类资产)。
如果卖者专业尽责,买者明白风险,买卖双方风险共担、收益共享。这样的话,“刚性兑付”也就不存在了。
作者:李隽来源一财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