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江家岱 香港报道
香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又扫除两道障碍。
2月26日,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宣读2014-2015年度财政预算案,继去年豁免私募基金税收后,宣布将所有交易所买卖基金(ETF)纳入印花税豁免范围;业界预料至少20只ETF、共计100亿美元的资产管理业务可因此受惠。此外,香港又建议检讨《税务条例》,考虑对在港进行财资业务的跨国机构提供利息扣税,争做亚洲的“中央财务中心”。
预算案同时提出加强金融基建,包括积极推动电子支付系统,引入无纸化证券市场制度并加强本地债券市场,以配合国家加快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曾俊华透露,香港与内地监管部门关于基金互认的谈判已基本达成共识,会尽快安排落实。
惠理集团ETF业务董事总经理曹伟超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访问时表示,欧美和亚太区主要金融市场早已取消了对ETF交易的印花税,香港终于迈出了这一步,对ETF产品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至于内地与香港ETF进行互相挂牌的事宜,他表示仍须理清交易细节。
ETF印花税取消
2010年,香港政府曾建议将港股占相关指数比重不高于40%的ETF纳入印花税宽免范围。随后的3年内,上市交易的ETF数量由当年年底的69个大幅增加至2013年底的116个,每日平均成交金额由24亿港元升至37亿港元,令香港成为亚太区最大的ETF市场之一。
但无论是ETF发源地美国,还是欧洲,抑或者主要竞争对手新加坡,早已全面取消了所有ETF的交易印花税,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降低交易成本,香港却落后了。
目前,在全球2万亿美元的ETF市场中,美国主导了1.48万亿美元,其中跟踪标普指数的ETF就占到3700亿美元。而在香港,根据港交所统计,ETF规模最大的产品依次是跟踪恒生指数、中国A50和沪深300指数,合计规模超过九成。在香港与内地即将落实基金互认的框架前提下,仍然保留对港股占比较高的ETF的交易征费,显得不合时宜。
有主要开发恒指ETF的业内人士表示,随着RQFII投资额度以几何倍数增加,追踪A50和沪深300等指数的ETF本身已占尽优势,再豁免交易印花税,迅速被机构和散户追捧。相反,主要追踪恒指的ETF活跃度却停滞不前。
以日均成交额计算,最活跃的恒指ETF盈富基金约为3亿港元,与安硕A50、南方A50动辄10亿港元无法相提并论。
“业界对全面取消ETF交易印花税早已达成共识,已连续多年向政府
提议,今日终于落实对香港进一步拓展ETF业务大有裨益。”曹伟超计算,至少逾20只ETF会因此受惠,涉及资产管理资金100亿美元,下一步会争取香港与内地的ETF互相挂牌交易。
他指出,内地ETF交易执行T+0,香港却沿用T+2,因此就算两地基金互认落实,仍须解决若干交易结算的细节。长远来说,港股ETF对内地机构和散户投资者颇具吸引力。
跨国公司总部利得税抵扣松绑
另一项金融松绑体现在政府将检讨跨国集团处理内部财政业务的利息扣税。举例来说,若一家跨国机构在香港成立亚太总部,要向位于泰国的子公司进行股东贷款,由于子公司没有在香港产生经济效益,根据反避税条例,香港总部获取的利息收入无法抵扣企业利得税,这在海外并不常见。
毕马威中国税务合伙人王尹巧仪认为,提供利息扣税是新加坡等其他金融中心常见的做法,有利于吸引跨国集团在该地区提供更多的内部财务服务。香港既然想成为区内主要的“中央财务中心”,就必须向海外看齐;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将海外事业总部定在香港,应提供尽可能的税务便利来鼓励更多财资活动。(编辑 于晓娜)
作者:江家岱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