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琰 张涵
2月26日有关“乌克兰未履行30亿美元合同导致中国诉诸法庭”的媒体报道引起国内舆论哗然,不过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一位姓陈的官员当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相关报道并不符合事实。
包括新华网在内的诸多中国媒体转载俄塔社消息称,中国进出口银行向乌克兰国家食品粮食集团公司支付30亿美元用以购买谷物发往中国,但乌方违反协议,只向中方提供了18万吨、价值1.53亿美元的谷物,而且在国内以对华出口名义、利用中方资金购买谷物,向埃塞俄比亚、摩纳哥、肯尼亚、菲律宾、瑞士、埃及等国出口了价值上千到数千万美元的谷物。中方因此向伦敦国际仲裁法院递交诉讼,要求赔偿30亿美元损失。
“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说法,而且报道的数字跟事实也不太符合。”前述陈姓官员在电话中说。但他不愿详谈,建议记者向当事双方直接了解。
另一位中国驻乌外交官则告诉本报:“绝对不是像媒体上说的那样,‘30亿美元只换了18万吨粮食’那么简单。”但是“这里面挺复杂的,不太好直接表态”。
当本报记者追问是否实际情况并没有报道的那么严重?陈姓官员回复称“可以这么理解”。他称如果中国进出口银行和有关单位有需求,使馆方面肯定会做联络协调工作,但目前进出口银行还没有向我驻乌使馆发出书面请求。
本报记者联络当事双方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乌克兰国家食品粮食集团,至截稿未能取得回应。伦敦国际仲裁法院(LCIA)则向本报表示,无法向非仲裁一方的任何人提供仲裁案件相关信息,且无论与事件是否有关,LCIA方面都只能说“无法发表评论”。
据本报记者查阅,相关报道最初来自乌克兰新闻网站“经济真相”25日18时51分的一篇报道,声称信息源于乌克兰议会打击有组织犯罪和腐败问题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莫斯卡利(Gennady Moskal)发表的一份声明。26日俄罗斯官方媒体俄塔社全文转载,随后被中国媒体广泛转载。
一位有官方渠道的在华乌克兰人士向本报表示,率先报道该反腐官员声明的网站epravda是乌克兰权威新闻网站,但“近期乌克兰局势很复杂”,考虑到反腐官员在近日连续发表多项针对政府的激烈言论,该名官员的表态“可信度值得怀疑”,而且“关于中国贷款违约的事情也没有完全讲清楚”。
该受访者指出,近期俄罗斯媒体有很多关于中乌经贸关系的报道,鉴于目前局势很复杂,媒体表态也更值得“特别关注”。
一些分析认为,乌克兰当前局势可能已经影响到了中乌双方的贸易合作特别是军事领域的合作,乌克兰对华出口将受欧盟对华“武器禁售”的限制,不过,前述中国官员就向本报表示,两国签订的各项合作和贸易协定的履行,目前还没有受到影响。
去年12月初,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在国内一片示威声中曾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签署《中乌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规划(2014-2018年)》等协议,亚努科维奇当时说,在北京签署的文件能保障乌克兰获得近80亿美元的中国投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