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发展中国论坛2014年年会”上,迟福林说,如果说过去30多年的城镇化快速发展适应了中国做大经济总量和改革发展的需求,那么,从现在开始,未来5-10年或者是更长一段时间,这个背景将发生很明显的变化。
未来5-10年,中国城镇化的条件将发生明显改变。如果再继续以做大经济总量为主推进规模城镇化,恐怕与以公平发展为基础建设现代国家的大目标就不相适应了。”3月29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发展中国论坛副主席迟福林说。
迟福林说,如果说过去30多年的城镇化快速发展适应了中国做大经济总量和改革发展的需求,那么,从现在开始,未来5-10年或者是更长一段时间,这个背景将发生很明显的变化。
“城镇化如果继续按照过去规模化城镇化推进,以工业为主导,以做大GDP总量为目标,还能做下去吗?再去上钢厂行吗?”迟福林说,不仅现实很难做下去,而且这个增长带来的危险是随时随地的。
迟福林说,中国的发展优势已经从原来传统的投资出口拉动型转向内需拉动型、消费驱动型的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内需成为中国未来5-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改革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他举例说,到2020年中国居民消费总规模有可能从目前不到25万亿元提高到50万亿元左右,至少达到45万亿元,投资需求达到50万亿元。也就是说,到2020年中国有将近百万亿元的内需,这是人口城镇化所引发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迟福林认为,应站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考虑新型城镇化。
此外,迟福林认为,过去那种以城乡两元结构、以劳动力城镇化为特色的规模城镇化,未来就有问题了,不仅是经济问题,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会越来越突出。
“既然背景已发生了变化,未来,城镇化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才能走出一条新型的路子。”迟福林认为,新型城镇化的问题不仅取决于经济改革,更取决于行政体制改革、行政区划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甚至是政治体制改革等各方面的破题,才能寻求一条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路子。
迟福林赞同“城镇化关键是人的城镇化”的提法。但他认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关键是农民工有序市民化,人口城镇化重在农民工市民化。
迟福林认为,未来,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以人口城镇化为主要载体扩大内需,以破除城乡二元制度为重点释放城镇化的需求潜力,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城镇化应该是基于服务业或者是基于人消费需求的城镇化。”迟福林说,为什么中小城镇留不下人?而为什么欧盟的中小城镇就能够适应人的居住和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以往只注重工业化和工业主导拉动的城镇化,而忽略了人口聚集到一定程度对服务业发展的需求。
迟福林给出的建议是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以人口城镇化为主要载体、以政策和体制创新为重点,有效释放城镇化的内需潜力,争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
下一步推进人口城镇化的任务何在?迟福林认为,当前是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最好时机,到2020年解决2亿农民工市民化,财力基本具备,国家应尽快出台农民工市民化的国家规划。与此同时,创造条件让传统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他列出的时间表是,1~2年内剥离户籍制度的福利分配功能,在中小城镇全面取消户籍制度,建立人口登记制度;3~5年内,除了某些特大城市外,其他大中城市的户籍制度基本放开,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5~7年内,全面实行以身份证代码为唯一标识的人口登记制度。
迟福林还建议,尽快建立流动人口的居住证制度,同时防止居住证制度成为农民工在流入地落户的新限制。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的“大部门”体制和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
更多精彩观点,请点击:经济学人评论专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