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严凯 3月28日,在2013年度业绩沟通会上,中国中冶董事长国文清终于舒了口气。在他看来,中冶已经走出了低谷,渡过了生死危机。去年,中冶实现净利润近30亿元,同比增加近100亿元,成功实现扭亏。
董事长熊维平。2012年,上述三家公司曾被列为A股十大亏损王的前三位,总计亏损额超过247亿元。过去的一年,对已经戴上“ST帽子”的中国远洋来说,目标便是“扭亏摘帽”;而对中冶和中铝来说,则是确保“不被戴帽”。
为此,三家公司采取的直接扭亏方式便是将资产卖给母公司获取资金。“这是典型的央企式扭亏路径,也是最快的自救方式。”国研中心一位专门研究央企的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
不过,这种扭亏方式显然不可持续。
扭亏
3月28日周五下午,中国远洋在其总部召开了业绩发布会。跟往年一样,发布会采取的是香港、北京两地同时进行。
不过,跟前任“老船长”魏家福召开新闻发布会不一样的是,2013年7月起接任董事长的马泽华显得低调许多。他本人也没有飞抵香港会场。
前一天晚上,中国远洋公布了2013年度业绩报告,实现净利润2.35亿元,成功扭亏。不过,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依然亏损71.8亿元。
当天,中国远洋便提出了撤销对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的申请。该公司股票简称也由“*ST 远洋”变更为“中国远洋”。
在此次发布会上,对于2014年能否盈利,马泽华坦言,“难度很大,但我们依然还是想争取一个好的结果。”“*ST帽子被摘了,至少给了公司两年时间。没有戴帽,公司的融资渠道也就比以前更多,就不光靠卖资产了。”一位中远内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
同样是在3月28日下午,中冶也在其总部B1层会议室召开了业绩沟通会。与马泽华的不乐观相比,中冶董事长国文清则显得轻松许多。
2013年9月,国文清正式接任中冶董事长一职。国文清坦言,几年前的一些冲动和盲目收购,让中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2012年跌到了谷底。“当时带息负债1700多亿,那时候资金链都快断裂了。”国文清回忆称,“我上任后,三分之二的精力都用在攻坚克难,奋力自救上。”
中国中冶2013年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026.9亿元,同比下降8.33%;全年实现净利润29.81亿元,同比增长99.24亿元,毛利率由2012年的11.73%提高至2013年的13.61%,效益增幅位居央企第一。
中冶一位内部人士称,因今年扭亏幅度加大,国资委对中冶的评级也由之前的C级,调整到了B级。
另一家顺利实现扭亏的公司便是中国铝业。该公司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1730.38亿元,同比增长15.76%;净利润为9.48亿元,同比扭亏。
甩卖资产
中铝内部人士坦承,将股份公司的资产卖给集团公司来实现扭亏的方式并不能够持续,资产贡献了,但核心竞争力依然没有明显提高,也没有持续盈利能力。
上述人士称,中国铝业的业绩下滑始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铝业董事长熊维平回忆称,除了2008~2009年外,铝价这几年一直处于单边下跌,从未达到过金融危机前的2万元/吨的水平。
在此背景下,2012年,中国铝业实现亏损82.34亿元,位列当年A股亏损第二位。“当时的压力特别大,公司内部经常开会加班到很晚,但对于当前的市场行情又很无奈。”上述内部人士说。
为了避免因连续亏损戴上ST,中国铝业开始为扭亏甩卖资产。2013年5月,中国铝业向母公司中国铝业公司出售其贵州分公司氧化铝生产线及西北铝加工分公司等资产,合计售价61亿元。
此后不足一月,中国铝业再次出售铝加工企业股权、中铝河南铝业有限公司及中铝青岛轻金属有限公司的债权,共计约50亿元。
然而,这两次出售并未挽回颓势,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铝业仍亏损18亿元。一位中国铝业下属子公司高管称,去年集团公司给定的目标就是股份公司无论如何不能被ST,这是一个基本目标。
“如果被ST,银行贷款、增发等融资渠道都受到影响,资金将会更加紧张。”上述高管称,“甩卖资产也是无奈之举。”
到了第四季度,中国铝业以20.67亿美元(约合129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了中铝铁矿65%的股权,接盘者依旧是母公司中铝集团。
跟中国铝业一样,中国远洋的资产变卖则更加彻底。2011年,中国远洋净亏损达到104.5亿元;2012年,该公司继续亏损95.59亿元。
由于连续亏损,中国远洋也于去年年初被ST,该公司被推上了“绝路”。“若2013年继续亏损,将面临退市。因此,扭亏成为公司最大的目标。”一位接近中远集团高层人士称。
中国远洋的亏损也始于2008年。当年5月,BDI指数创下了11793的高点,当时最大的好望角型船日租价格曾高达21.16万美元,并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在8万美元左右的水平。
航运市场的繁荣使得中国远洋大肆扩张。上述接近中远集团高层人士称,数年前的扩张,为日后埋下了巨亏的种子。
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BDI指数也开始一泻千里。2013年,BDI指数平均值为1206点,仅为最高点的约十分之一。
由于连续亏损,中国远洋不得不依靠出售资产自救。
2013年3月28日,中国远洋将旗下中远物流100%股权转让给中远集团,转让价67亿元。
此次出售也颇受外界质疑。“中远物流是当时中国远洋旗下为数不多的盈利企业,但没有办法,只能断臂自救,因为只有优质资产才能卖个高价。”上述接近中远集团高层的人士说。
距离出售中远物流不到两个月,中国远洋再次出售资产,该公司子公司中远太平洋向LongHonour出售中远集装箱工业全部已发行股份及相关股东贷款。
LongHonour为中远香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远香港集团与中国远洋均为中远集团下属企业,而中国远洋持有中远太平洋已发行股份的43.21%,是中远太平洋的第一大股东。
中远集装箱工业全部已发行股份及相关股东贷款的估值共计12.2亿美元,约合75.4亿元人民币。中国远洋称,此次交易在2013年预期将带来29.07亿元的收益。
但这两次资产出售并未挽救中国远洋的颓势。该公司2013年前三季度继续亏损20.33亿元。
由于连续亏损,中国远洋前任董事长魏家福在一次股东大会上向股东公开道歉,他本人也于去年7月份黯然卸任。
此后,重担放在了接任者马泽华身上。但对于马泽华来说,要想完成全年扭亏目标,最直接的方式依旧是甩卖资产。
2013年12月初,中国远洋公告出售青岛远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81%股权和上海天宏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81%股权,获益约36.78亿元。此次出售款项计入2013年度合并财务报表中。
至此,中国远洋通过甩卖资产给母公司实现净利润2.35亿元。不过,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依然亏损71.8亿元。
七年前,中国远洋的净利润曾一度达到近200亿元。
相比中国远洋和中国铝业依靠出售资产套取资金不一样,中国中冶则是通过剥离亏损企业走出困境。
在国文清看来,压在中国中冶背上的有“三座大山”,分别是葫芦岛有色、中冶恒通、中冶纸业。在这“三座大山”的压力下,中国中冶2012年巨亏69.52亿元。
“这‘三座大山’加上西澳大利亚SINO铁矿项目是中冶的亏损源,所以跟其他亏损央企不同,中冶的主要任务就是剥离这些亏损源。”上述中冶内部人士称。
2012年12月底,中国中冶将持有的葫芦岛有色51.06%的股权以1元的价格甩卖给母公司中冶集团。葫芦岛有色的77亿债权也获重大减值。
再加上将中冶恒通股权出售给港中旅,将中冶纸业以央企内部资源整合方式整体并入中国诚通集团,压在中国中冶身上的三座大山彻底搬除。“今年的业绩冲出了低谷,盈利是一方面,最为重要的是,最流血的地方,现在给止住了。”国文清说。
改革自救
国研中心上述专家称,在市场行情不景气的情况下,诸如中国铝业、中国远洋这样“靠天吃饭”的央企,除了期盼行业好转外,寄望于甩卖资产是不可持续的。“资产总有卖完的时候。最关键的还是要从内部改革做起,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否则还会继续亏损。”该专家说。
在搬掉了“三座大山”之后,国文清称,中国中冶的脚步会“慢下来”。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中国中冶采取的便是“保守”策略。该公司在去年加强了风险管控,调整业务模式,严控承揽新的垫资项目。
与数年前大举进军保障房领域相比,未来中国中冶将会收缩这块业务的发展。中国中冶总裁张兆祥称,今后在保障房业务方面,会有重点的选择。
除了房地产开发外,中国中冶的主营业务还包括工程承包、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在工程承包方面,中国中冶加大了非冶金工程承包的比重。
2014年1-2月份,中国中冶新签合同额461亿元,同比增长83.9%。其中,工程承包业务新签合同额414亿元。这当中,冶金工程合同额177亿元,占42.8%;非冶金合同额237亿元,占57.2%。
中冶内部人士称,公司的出血点都已经止住,至少今年不会再需要通过出售资产的方式来保证盈利。“‘三座大山’搬掉后,现在可以腾出手来了。以前是为生存而战,现在就要为发展而战了。”国文清说。
相比之下,中国铝业和中国远洋未来的前景则很微妙。
今年年初,在接受经济观察报专访时,熊维平为中铝提出了2015年“本质脱困”的目标。“所谓‘本质脱困’,一是中铝整体必须盈利,并且保持盈利;二是各个板块都要盈利,特别是铝板块;三是大的实体企业要有完全成本竞争力,绝不能因为经济周期来了,价格波动了,再次亏损。”熊维平说。
上述中铝内部人士称,目前集团公司制定了“四个一批”战略,即转移一批、淘汰一批、合作一批、发展一批。“具体说就是该关的关,适合转让的就转让,能够跟民营合作的就跟民营合作搞活。”该人士说。
事实上,数年前,中铝对其战略进行了调整,走多金属国际化战略。熊维平坦承,若中铝依旧是单一铝业务,现在估计想救都救不活了。
在中铝集团板块上,目前除了铝板块外,铜业务板块和稀土业务板块均实现盈利。而该公司的铝板块的主要平台便是中国铝业。
目前,铝价持续在13000元/吨左右。中铝内部人士称,这个价格基本上已经全行业亏损,对股份公司来说,也自然是亏损的。“2014年将会是中铝最困难的一年,特别是铝板块,对上市公司来说是最艰难的改革之年。”熊维平说。
在他看来,中铝的唯一出路是进行市场化开放型改革。一个例子是,目前中铝内部正在进行子公司高管竞聘上岗试点。
具体做法是,旗下子公司的高管职位将公开竞聘。竞聘上岗后,管理层不仅会扣押不菲的保证金,还必须制定企业发展目标。若目标完不成,将下岗,保证金也将被没收。
“内部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说一下子就扭转局势了。2014年能否保证不亏,可能还主要看铝价的走势。”中铝旗下一位子公司高管称。
相比而言,中国远洋对2014年的前景则不抱太大期望。上述接近中远高层的人士称,去年通过出售资产勉强扭亏,今年要实现盈利很难。
马泽华坦言,2014年继续盈利“难度很大”。中国远洋旗下中散集团相关高管称,只要BDI指数在今年达到1500点~2000点,中远干散货就有盈利可能。目前,BDI指数在2400点左右,相比于3月20日的3000点下跌了600点。
不过,中国远洋依旧在尝试着改革。该公司于去年开始拓展东南亚、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以及中国内贸市场,该公司的燃油成本也在去年下降17.9%。
此外,马泽华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中国远洋国企改革战略规划上半年将大致能够完成,预计用三年时间完成结构调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