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担当,敢作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知难而进
“3月底前,各企业集团已陆续上报改革方案。”记者从上海市国资监管部门获悉,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大幕正有序拉开。
3月17日晚,上市公司金丰投资一纸公告宣告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绿地集团将注入预估值达655亿元的资产,实现A股市场迄今交易金额最大的一次“借壳”上市。绿地集团也成为上海国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样本。
“绿地始终紧跟国资国企改革步伐,在体制与机制改革创新方面走在前列,努力成为先行者、排头兵。”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2013年末,原本由国资控股的绿地集团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平安、鼎晖等非公战略投资者,股权结构更加多元化、运行机制更加市场化;2014年,全面推进重组及资产证券化工作,水到渠成。
事实上,绿地“借壳”上市,只是拉开了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大戏帷幕的一角,一批市场化重组和改革项目已经相继启动:上海勘测院与三峡集团重组联合,光明食品集团重组蔬菜集团,上海工投集团、商投集团、农投集团等投资公司实施改革重组……
据悉,为了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上海建立了一个各方联动的推进机制。市级层面,成立由分管副市长兼任组长,市国资委和市委组织部负责人兼任副组长的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企业集团层面全部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自主制定改革方案。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评价称,上海这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攻坚期,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是需要政府和企业负责人敢担当,敢作为,知难而进,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
有创新,有活力,混合所有制取长补短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课题。通过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让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最终提高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从绿地集团的发展来看,“做政府所想、为市场所需”的发展理念,正是其对混合所有制的理解和实践—国有资本推动企业顺应国家战略导向,混合所有制则促使市场精神的渗透,推动管理模式、决策机制、用人机制等完全市场化,保障企业在竞争性行业中的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这种机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受到的行政干预少,决策高效、灵活。”张玉良透露,绿地对部分子公司不断进行体制创新,其下属云峰集团、建设集团、南京城开等企业均实施了绿地控股与经营层持股相结合的模式,增强了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与活力。
混合所有制引入民间资本,还将有效盘活国资存量,为战略新兴产业“补血”“打气”。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向国内最大股权投资机构弘毅投资转让上市公司城投控股10%股份,涉及金额近18亿元。
“在保证国有控股的前提下,我们拿出10%的国有股权"存量",引进了18亿元的"增量",既盘活了国有资产做民生投入,又有利于国企机制搞活,更重要的是,助推公司从传统的房地产业为主向环保产业转型。”城投控股总经理安红军说。
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认为,混合所有制并不是新概念,它能够实现国资和民资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未来的趋势。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关键,是看政府如何支持企业创新与发展。
进有为,退有序,国资流动平台任重道远
国资如何规范、有序进退?搭建国资流动平台。“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明确提出,争取在3到5年内形成2到3家符合国际规则、有效运营的资本管理公司。2014年,上海将首选一到两家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公司启动实质运作,在合理有序流动中实现国资保值增值。
业内人士指出,上海完善国资流动平台的运营机制,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股权进行运营管理,使平台成为国有股权流动、国企兼并重组的主渠道,成为资源、资产、资本、资金良性循环的重要枢纽。
杨建文分析,目前,上海国有上市公司都在集团公司名下,这样的架构下要实现国资便利、有效地进出,运作成本会比较高。为实现“管资本”的重要目标,在国资改革中设置国资管理平台必不可少,最终形成国资委-平台-公司的架构,这样才能使国资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
新一轮上海国资改革,不是简单地一卖了之,也不是简单地照搬某种模式,而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创新运营和管理模式。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资委主任徐逸波指出,这一轮改革和上一轮改革有很大不同,上一轮改革重点是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这一轮改革的显著特征是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结合,推动企业创新转型。因此,上海在出台国资国企改革20条意见的同时,还推出了深化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推进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管理、实施企业分类监管等6个实施细则,以及“三个视同于”等操作指引,即在对国企经营者业绩考核时,对企业符合条件的研发投入、创新转型费用、境外投资项目费用,均视同于利润,以激发企业创新转型的活力。
作者:魏宗凯 姚玉洁 何欣荣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